“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
一個“淫”字將“性”推到了“邪惡”之首的境地,一個“孝”字又像一個“緊箍咒”,使“性”的約束帶上了雙重的意蘊。
換言之,遵從了衛道士們所訂立的“規約”,就是“善”的;服從他們,就是“孝”的。
否則就是不孝,就是“惡”的,就應該受到嚴懲的。
可是,是誰授權了衛道士們制訂這些“規約”的?人們為什麼要將自己的手腳捆起來,交給他們去管理?人間的德行與天理究竟是如何交彙的?
不少人總喜歡沿用先秦儒傢常談的“天命”、“天道”來為此作辯護,其實,他們對這些字符的真正意義並不明了。
“天命”、“天道”的真正意義是什麼?一九七叁年長沙馬王堆出土了《五行篇》解開了這個謎語。五行不是金木水火土五種元素,而是仁義禮智聖五項德目。其中仁義禮智在同一層個層次,隻是善人的行為;聖居更高的層次,能夠體認,以德性形於內始達到聖的層次。
善是人的層次,德是天的層次;德而內化,德而形於內,人遂得由仁義禮智的融通提升到天的層次。天是自然,也是超越界。經過四德的內化,人性超凡入聖回到天然,是以經過人心與天心的交彙,經過聖的境界,天命不是降予王者,不是降於週人,而是降在你我他每一個人的身上。
天命遂不是王者的使命,天命的意義平凡而超越,現時而永恒。
因此,飲食男女,要“成聖”很難,而作為普通人的“天命”和“天道”就是要活得自然,活得真實,活得內外“順達通樂”。(看精彩成人小说上《小黄书》:https://xchina.site)
但並不是說,人們就可以為所慾為,像存在主義者認為的那樣——隻要我想什麼,我的想法本身就是一種存在,所以就有意義。這種想法的危害在於,它直接導向虛無主義,對什麼都不相信,隻相信自己的想法。
當今的中國現實,存在主義思想還大有市場,尤其在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的刺激下,這種思想以各種麵目出現。
“性派對”是很容易歸於其中之一翼的,但它卻有着自己的精神走勢和獨特疆域。
應該看到,當着沒有外力的抑制而猶能自律,這隻有最高“心性修養”的人才能辦得到。在通常情況下,一般人是當有外力抑制時,他就收斂些,當外力不存在時,他就放肆些。
色友點評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