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間傳說中,有許多這種故事,情節越殘酷,自毀性越大,越受到稱讚。
羅武越說越激動。
比方,在《二十四孝》中,一個八歲的孩子為了防止蚊子咬他的父母,甘願讓蚊子咬他自己。又比方,孝子王祥受後母虐待,但當後母想吃魚時,他卻“臥冰求魚”。
再比方,一個孝子聽從醫生的指示,嘗父親的糞便,以判斷父親的病情,當得知老父病危時,他祈求上天讓他去替死。
等等,等等。
羅武斷然道:行孝意味着維護父親的權威地位。舜得不到傢人善意的理解而是敵意的拒絕。可正是敵意的拒絕突出了孝行的偉大。
行孝意味着子女的一切行動都要為父母的幸福着想。
一方麵,子女應該努力爭取生活上的成功,以給傢庭帶來榮耀。
另一方麵,在特定條件下,孝子要違背父母的意願,如果這種不違背就會造成對父母不好的後果的話。
比方,舜的父親想殺他,但他一次次逃走,因為如果不這樣,他就會使他的父親更不配當父親。
色友點評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