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章節,來個“務虛”,既和大傢商榷,又得以整理一下自己的思考。
轉眼拙作流水般,連載到一百單八章節,這是個吉祥數字,好似水浒中,一百零八個漢子,有生有命地遊動;也好像娘肚裡,懷着一百零八個胎兒,誕生人世!作者看着,喜滋滋地。
前邊章節,按照一年“春夏”循環來安排情節與人物活動,展現農村、農人、歷史塵埃,配上主人公劉作伐練功成長過程,鋪排的比較詳細。後邊章節,按照“五行”金、木、水、火、土順序,相應來接插故事脈絡。
我國傳統小說創作,一般有四條線走:第一,是《詩經》、《春秋》、《論語》、《道德經》、《戦國策》等前漢時期典籍文學影響。或擅長言事,敘事嚴整,言簡意赅,框架宏大,為後人儲備了語言要素,和大量主題與題材。
第二,是司馬遷影響。《史記》承前啟後,以一人之力,嬗演中華文學、思想、觀念及多種文體,不亞於孔子的貢獻。尤其難能可貴之處,不僅創造了史學輝煌,更激發了漢族人的頭腦——無論寫人,還是寫事,寫景,都能根據情節、人物主觀傾向,加入作者的自己的情緒、想象、虛構、還原等等非歷史死闆的內涵,將之“活化石”化,比《論語》言語傳情令人感覺對話情景,更能開發後人思維機制。所以,以上兩種,都可稱作國人“思想之父”、“頭腦之父”。漢文化發展與延續,不隻限於它們是源頭說法。
後來韓癒、柳宗元輩提倡“古文運動”,據專傢研究,他們直接師承上者,才不至於古漢文的羸弱,甚至夭折,承前啟後,力挽狂瀾於即倒,可見其生命力之勃勃。
第叁,是詩歌文化的崛起,從東漢社會動蕩末期發轫,一直有效地哺育小說,屬於保姆地位。有樂府詩、南北朝詩歌燦爛到唐朝的完備與濫觞,元曲與戲劇尾聲,一脈相續,豐富了小說錶達與主題,形式的變化,沒有改變內容的窠臼。即使到現代後工業時代,有誰能說,我,超越了前人?
第四,古代文人自覺的、主動的、前後延續的學習與創造,有力地推動了小說形式單獨出現、發展與和諧共贏局麵。
我們現代人,很難想象得出來,祖先為吃、穿操勞不暇之餘,他們狹隘的活動範圍,單一的信息傳遞,怎麼追求“精神”、“頭腦”副產品?從而把我們“人”,和動物簡單的生存,徹底地區分開來!
孔子先是收集、整理、編刪《詩經》,之後操作編制《春秋》,學生四處多年收集《論語》……一筆一劃刻制在竹簡上……這些,現在的學生,恐怕多數被迫呆在教室裡,是不可能理解。否則的話,我們今人不是比之上古,必然素質更高了,更普及了?(看精彩成人小说上《小黄书》:https://xchina.site)
"倉廪實,知禮節",國人建國後,進行多年的教育與熏陶,被那些先富起來的人們出國行為,肥皂泡一般,照亮在西方“文明”人眼裡,所謂制度的優越性,一下粉身碎骨,暴露無異。
有專傢高度評價《金瓶梅》的貢獻與價值,實際他也是若乾年來,默默踐行文人優良傳統,在小說路上,有了自己創作與彙總而已,即自己大腦的痕迹。其中出現西門慶和女性往來,突破了單純“色”的描繪,使之服務於情節需要、形象豐滿和人物命運的推進,本作盡可能後人學習前人並有所發展,繼承優秀,在優秀基礎上,再有自己的創新。
色友點評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