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戦神圖錄》則是這四本奇書中最為神秘的一本,由於時間久遠,後人傳下來的已經不再說它是一本書,而說它是黃帝飛升時建造的一件神奇的法器,其中記載了黃帝的一身所學,盡溶與四十九幅壁畫中,甚至黃帝破碎虛空時的境界也可以從最後的一幅壁畫中感受到,它不是任何人可以擁有的,一切隻有靠機緣。
《黃帝內經》和《無字天書》的模糊流傳,使得這兩本書在江湖人中鮮少有人知道,很多人都把兩書混為一談了,當然除了《長生訣》、《天魔策》、《慈航劍典》和《戦神圖錄》四書外,還有一些修道典籍流傳了下來,不過很多都是殘缺不全的,這些典籍有的在一些門派中,而一些則被一些傢族保存,因此就形成了一些世傢。
隨着時間的流逝,關於破碎虛空的傳說雖然不止,可是卻再也沒有聽說有人可以飛升,漸漸的人們也隻當那是人們的傳說而已,不過在幻境仙門中,百年前出現了一個奇女子,這就是民間廣為流傳的女英雄——花木蘭,花木蘭不但完整的參詳出《萬聖劍典》的奧秘,更達到了破碎虛空的境界,但是她放棄了成仙的機會,嫁給魏國六王子,過着隻羨鴛鴦不羨仙的生活,而花木蘭的事情,在幻境仙門中廣為傳至,因為花木蘭證明了《萬聖劍典》可以達到破碎虛空的境界,同為一宗之源的慈航靜齋,也很清楚這件事情。
從秦末開始形成的武林人士因為修習神奇的武功而對天道一說深信不疑,他們修習武術而追求天道,以求達到破碎虛空的境界,隨着夏商週朝的滅亡,武林人士逐漸在這對天道的追求和官方意識形態的改變之中,形成了正道和魔門。
魔門是一個極為特殊的存在,這個神秘的宗派淵遠流長、人才輩出,在群雄逐鹿的春秋戦國之世,大地之上還沒有一個至高無上的王者,百傢爭鳴就意味着每種理念的推動者,都可以平等地向林立的候王推廣着自己的思想。沒有中心,就意味着沒有邊緣;沒有一個人被高擡為永遠正確的神,自然也就不會有人被踩落為魔,然則好景不長,秦國一統天下,漢室繼秦而興,君權開始膨脹而籠罩一切,官方意識形態亦隨之成為天地間唯一響亮的聲音。於是一些原本亦曾活躍一時的階層,由於價值取向與官方意識形態不盡相同甚且背道而弛,逐漸變得黯淡而失語。於是其中的一些有識之士,為了保存自己的理念,結成了以六卷《天魔策》為最高指導宗旨的共同聯盟。
在這個聯盟中包括了以從事服務業的女性組成的陰癸派,由刺客、雇傭兵們組成的補天閣,代錶商賈階層的天蓮宗,保存了原始道教殘餘的真傳道(分為道祖真傳與老君觀,這個分支頗具象征意義,頗可解釋“魔”字的由來)等兩派六道。當然,由於各行業興廢上的時間不同,這個由兩派六道共同構成的主體應當是在一段較長的歷史階段內逐漸形成。
因為他們與主流相悖,使得他們的一切無法進入公眾的視野,從而公眾對於他們由於無法理解而產生了種種的揣測與傳說,而他們的形象又進一歩在這些揣測與傳說中走樣變形,這幾乎也是所有被邊緣化的團體的共同境遇。而主流話語對邊緣團體的打壓,在正統說法裡,也就叫做“衛道伏魔”同樣,總有些想進入主流話語的團體,通過對邊緣團體的打壓來錶明自己的立場,從而取得主流話語輔翼的地位,比如佛、比如道,徐子陵所謂“千年道魔之爭”大抵便由是而來。
魔門之中的兩派六道,別分為陰癸派、花間派、補天閣、邪極道、天蓮宗、真傳道、滅情道、魔相道。
陰癸派,從字麵意義解,陰與陽相對,亦可視為女性的象征。癸的字麵意則為月事,另一層意義則通“揆”《史記》稱“癸之言揆也,言萬物可揆度,故曰癸。”
由是可見,陰癸二字實含有由女性而掌控天下的意思。
色友點評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