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長安,意為“長治久安”中華文明及東方文明史上最負盛名的全球著名都城,是極少數可令外國人心懷景仰而來頂禮膜拜的偉大中國城市,在建都長安的諸多朝代中,漢朝、隋朝和唐朝都是中國歷史上最強盛的時代。
長安在公元前一百九十五年-公元二十五年、公元五百八十年-公元九百年的兩段時間裡,都是世界上最大的都市。
長安在它發展的頂峰時期大約擁有超過百萬的人口,在其發展的極盛階段,長安一直充當着世界中心的地位,吸引了大批的外國使節與朝拜者的到來,著名的絲綢之路就是以長安為唯一起點,唐代長安城下屬有萬年縣和長安縣取萬年長安之意。
長安地區很早就已經成為中國週朝的國都,最早紀錄為西週的國都酆京、鎬京(前一千一百一十一年─前七百七十年)鎬京又被稱之為酆鎬,酆、鎬本是沿着酆河而修建的兩座頗具規模的城市。
沣水西稱酆京,沣水東稱鎬京,史稱“酆鎬二京”分別由週文王與週武王營建。
不過習慣上將這兩座城市看成一個城市,因為分別承擔了不同的作用:酆京在西週後期更多的承擔了祭祀的帶有宗教性的作用,而鎬京則作為行政中心存在。
秦末漢初,長安其地時為秦都鹹陽的一個鄉聚,是秦始皇嬴政的兄弟長安君的封地,因此被稱為“長安”漢初,高祖劉邦下诏,相國蕭何主持營造都城長安,開啟了漢帝國的宏大基業。
公元前兩百零二年劉邦撃敗項羽,高祖原本想建都洛陽,婁敬建議定都關中,但群臣大多是從東方而來,紛紛反對,認為洛陽更好。於是劉邦征詢張良,張良說:“洛陽建都的東週雖然比秦僅兩世好,但是城郭僅數百裡,田地太薄,四麵都是平地,容易遭受到攻撃。反觀關中有函谷關、隴蜀的沃野千裡,南邊有巴蜀的富庶,北邊有胡人畜牧的便利,可以在叁麵防守,並向東方牽制諸侯,隻要握住渭水通運京師,當東方有變,就可以順流而下。正所謂金城千裡,天府之國。婁敬說的沒錯。”
於是劉邦決意定都長安,並拜婁敬為郎中,賜劉姓。
漢高帝五年(公元前兩百零二年)置長安縣,高帝七年,定都於此。劉邦開始在渭河南岸、阿房宮北側、秦興樂宮的基礎上重修宮殿,命名為長樂宮。高祖七年(前兩百年)建造了未央宮,同一年由栎陽城遷都至此,因地處長安鄉,故命名為長安城。漢惠帝元年(前一百九十四年)至五年(前一百九十年)建造城牆。漢武帝設京兆尹治理長安,對長安城進行了大規模擴建,興建北宮、桂宮和明光宮,並在城西擴充了上林苑,開鑿昆明池,建建章宮等。(看精彩成人小说上《小黄书》:https://xchina.site)
在西漢的兩百餘年歷史裡,長安一直是全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自武帝時張骞出使西域,開通商道,長安城成為連接歐亞的橋梁、“絲綢之路”的起點,繁盛一時。全盛時期如漢平帝元始二年(二年)時,城中有8.8萬戶,24.6萬人,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座規模龐大、居民眾多的城市。西漢末年王莽執政時期,長安城一度毀於戦火。至東漢光武帝劉秀定都洛陽,長安改為西京。及至漢末,漢獻帝曾遷都回長安。
漢長安城位於今西安市區西北郊外,麵積約叁十六平方公裡,大約是同時期羅馬城的四倍。長安城有十二座城門和八條主要街道,最長的街道長五千五百米。城內的宮殿、貴族宅第、官署和宗廟等建築約佔全城麵積的叁分之二。宮殿集中在城市的中部和南部,有長樂宮、未央宮、桂宮、北宮和明光宮等。其中未央宮是從漢惠帝開始的許多皇帝的居住和處理朝政的地方,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宮殿之一。居民區分布在城北,劃分為一百六十個“闾裡“。市場在城市的西北角上,稱為“長安九市”在城西有麵積廣大的上林苑,苑內主要有昆明池、建章宮等。在城南有一組王莽時期建造的禮制建築。漢長安城一改戦國時期大小城相套的格局,把居民區、工商業區和宮殿區集中在一座城市裡,後世的都城都沿用了這一體係。
漢光武帝劉秀中興漢室,建都洛陽,長安改為西京。
色友點評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