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蛇,按照其晝夜活動情況的不同,分為叁類:第一類是喜歡在白天活動的,稱之為晝行性蛇類;第二類是怕強光,喜歡在白天隱伏,夜間活動的,稱之為夜行性蛇類;第叁類為喜歡在光線較弱的情況下活動的——多在晚上及陰雨白天活動,耐寒性強——稱之為晨昏性蛇類。
蛇類活動受溫度的影響要比受光線的影響要大得多。比如晝行性的眼鏡蛇,在十分炎熱的夏天,經常在夜間出現;晨昏性的蝮蛇在低溫天氣,常在中午前後陽光充足時出沒,而夜間活動得很少。
一般地說,蛇類活動較適宜的溫度是20-30℃之間,其活動的最適宜溫度為10-35℃。更有趣的是,生活在熱帶的蛇不單在冬季"冬眠",而且在炎熱乾旱的夏季亦需進行"休眠",動物學上稱之為"夏眠"。
當熱帶炎熱乾旱的季節到來時,由於長時間不下雨,池塘、湖泊可能全部乾涸,蛇和壁虎、鳄魚、肺魚以及草原中的龜類等動物一樣,賴於生存的條件已變得不利。為了適應外界環境使之能繼續生存下去,它們便轉入"地下",不食不動,進入"夏眠"狀態,以求能度過炎熱乾旱的夏季。
經過多年的實踐還有查閱相關的資料,湯小龍不但了解了各種蛇類的生活習性,還了解了蛇的壽命究竟有多長。
蝮蛇、美洲黑蛇可活5年以上,束帶蛇、銀環蛇可活6年,夜蝰、北美水蛇可活7年,漁遊蛇可活9年,綠曼巴、眼鏡蛇、眼鏡王蛇可活15年左右,鞭蛇、白頭蝗、響尾蛇可活13到14年,皇蛇、非洲岩蟒可活15年左右,印度蟒活16年,西部菱斑響尾蛇、岩蟒、銅頭蝮可活18年以上,馬達加斯加蟒、草原響尾蛇可活19年以上,食魚蝮、網蟒可活21年,黑斑眼鏡蛇、歐洲長吻蝮可活22年,王蛇可活23年,蟒蛇可活25年以上,黑唇眼鏡蛇可活29年,這是最長的紀錄了。
生活在天然環境中的蛇,由於天敵的存在,沒有活到應有的壽命就被弄死了;由於捕食不易,難以獲得充分的營養,壽命也可能比飼養條件下要短些。但有人認為蛇的壽命一般可活到20年以上,體型大的比體型小的生活的時間還要長些。
在上大學期間,湯小龍翻閱過很多關於蛇的資料,知道蛇是一種藥用價值很高的動物,可以說它是全身都是寶。
色友點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