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王禀正、徐有亮和馮慶,叁傢聯合起兵討伐昏群段琪,歷經數戦,雙方死傷枕藉,終於進得京師,迫段琪自盡,扶了趙王段麟登基,是為武帝。
叁傢有功兵將,俱有封賞,各自引軍去封地上任,仿佛從此天下太平了,其實這才隻是天下大亂的開始,因為段傢王朝雖在,卻已全無實權,不過傀儡而已,天下實際上已經掌握在叁王手中。
當初雖說是叁傢聯合起兵,其實每人都各懷心思。現在天下稍安,那些將官們便分道揚镖,各自擁兵自治,成了軍閥割據的局麵,大真王朝名存實亡。
段麟雖然名為武帝,其實是個弓不會菈,馬不會騎,手無縛雞之力的孱弱幼子,哪裡有什麼文治武功,朝中大權,實際上仍掌握在王禀正、趙薦、王飛廉和德親王一夥兒的手裡。
妖妃趙蟬可是個聰明人,知道什麼時候應該用什麼辦法媚惑男人,她的目的是母儀天下,現在跟了王禀正,隻不過是個公爵夫人,心裡卻仍把自己當成皇後,因此這個時候,幫助王禀正奪天下才是第一要務。正因如此,她一方麵旋展手段,把王禀正哄得團團轉,夜夜在他身上使那媚人的功夫,另一方麵,又給他出謀劃策,幫着他利用武帝來號令天下。
時天下大軍閥五傢,中軍閥十幾傢,小軍閥無數。這些軍閥相互吞並,都想着盡快擴大自己的地盤和勢力,有朝一日君臨天下,所以戦火不斷,百姓深受其苦。
其中最具實力的,當然就是徐有亮和馮慶,靠着一字並肩王和一字平肩王這兩塊金字招牌,他們假朝廷之名,很快便把週圍的小軍閥吞並,收歸自己名下。
此時,王禀正也沒閒着,他一方麵借着皇帝之名,對徐、馮兩傢的行為公開指責,另一方麵,卻又默認他們的行為,不斷擴大他們的權限,對他們的吞並作背書。
那他為什麼不出兵討伐呢?因為他自己的實力還不能保證必勝,所以也需要擴大勢力範圍,增強實力,無遐顧及其他。
武帝叁年,天下已經基本上一分為五。這裡麵勢力最大的無疑仍是王禀正,他利用在京監國的權力,挾天子以令諸侯,動辄以皇帝的名義出兵征討,加上擅專封賞,連吞並帶收買,再次建立起了中原最龐大的軍事集團。(看精彩成人小说上《小黄书》:https://xchina.site)
有了這支強大的軍事力量,王禀正並吞天下的形勢已成,隻在於何時動手了。
第一件事,便是王禀正利用武帝的名義,降诏於天下四王,诏稱如今天下太平,命各藩鎮解散手下軍隊,以文功治天下。真實的目的自然是不戦而解除他們的武裝,如果他們沒了兵,將來還不是怎麼捏怎麼是?
不過,四王也都不是傻瓜,知道手裡沒兵,自己就成了人傢案闆上的魚肉,光剩下湯鍋的下場了,所以以各種理由軟拖硬泡,就是不肯撤藩。
王禀正也知道人傢不是那麼容易上當,於是便再發聖旨,單隻叫徐有亮一傢裁軍。
為什麼這樣作呢?因為在此之前,馮慶辦了一件非常有先見之明的事,把自己的一個養女嫁給了西戎王烏德海的兒子,兩傢成了兒女親傢,這一來,把王禀正利用烏德海制衡馮慶的如意算盤給打破了。雖然過去烏德海同王禀正有着很好的舊誼,不過天下的事天下人都看得清,烏德海十分清楚,王禀正滅了其他叁王,也不會讓自己好好過日子,早晚還不是讓人傢給吃了?所以,他寧願先與馮慶結盟,由於馮慶擋在自己和王禀正之間,這樣就可以坐山觀虎鬥,等他們之間消耗得差不多了,自己也許還有機會奪下天下也說不定。再說,馮慶比王禀正看上去更象是最終入主中原的樣子,乾嘛非得把寶押在王禀正身上呢?可這樣一來,王禀正便不敢輕易對馮慶下手,隻好先撿軟柿子捏了。
單從實力上說,徐有亮僅居王禀正之後,排在第二位,而且徐有亮有張圭為謀臣,政治清明,又實施了一係列鼓勵農耕的政策,所以在南叁關大得人心,但其身後有南嶺王何裡,此人生怕原來的南嶺洞主徐有亮奪了他的權,所以最希望徐有亮倒臺,這樣一來,王禀正便把目標盯上了徐有亮。
他先是連發數旨,催促徐有亮載軍,另一方麵又派人暗入南嶺,聯合何裡一同夾撃徐有亮,事成之後,平分徐有亮的地盤。何裡野心勃勃,但苦於南嶺土地貧瘠,人煙稀少,此時正好是個機會,便答應了王禀正的使者,決定夾攻徐有亮。
此時,王柯已經率王銀屏、韓素梅、龐奇等一乾戦將,領兵五十萬出了南靈關,兵分兩路,左路由王柯率領兵進朱雀關,右路由女將韓素梅率領兵進南陽關。
朱雀侯曹化見王傢兵將勢大,怕關城有關,不敢輕易出戦,派人去鎮南關求救,南陽侯史文龍也得了報,一麵派人在虎狼峪利用原來的陣式遲滯韓素梅的進兵速度,一麵加強南陽關防守,並派人去鎮南關求救。
徐有亮哪能不知厲害,一邊派鳳翎和趙鳳竹分別引軍馳援南陽、朱雀兩城,一麵忙請了張圭來商議。
色友點評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