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廣告
關閉廣告
關閉廣告

《仙官——2》

成人小說

《小黃書》手機APP下載
仙官——2

小說章節

第一章 波詭雲谲的縣裡
第二章 登門折辱
第叁章 潑婦罵街
第四章 為生民立命!
第五章 心中的光明
第六章 挺身而出
第七章 首倡大義
第八章 冷場了
第九章 道不同
第十章 不可調和
第十一章 圍堵縣衙
第十二章 大禍臨頭?
第十叁章 天命的可怕
第十四章 門可羅雀
第十五章 很有分寸
第十六章 變局
第十七章 似是故人來
第十八章 “欽差”來了
第十九章 “微服私訪”
第二十章 即興發揮
第二十一章 自投羅網
第二十二章 原形畢露
第二十叁章 這事還沒完
第二十四章 餘波袅袅
第二十五章 塞翁失馬
第二十六章 死無對證
第二十七章 針鋒相對
第二十八章 震驚又震驚
第二十九章 撲朔迷離
第叁十章 如此秉公
第叁十一章 反戈一撃
第叁十二章 誰是妖怪
第叁十叁章 通風報信
第叁十四章 重要的和不重要的
第叁十五章 有嘴說不清
第叁十六章 服軟了
第叁十七章 勝敗之間
第叁十八章 及時雨
第叁十九章 省試秘聞
第四十章 宴無好宴
第四十一章 還是去了
第四十二章 口舌之快
第四十叁章 提筆上陣
第四十四章 不明覺厲
第四十五章 義氣和背鍋
第四十六章 文章紅了
第四十七章 叁顧茅廬
第四十八章 大人請留歩
第四十九章 憋不住了
第五十章 賣隊友
第五十一章 智勇雙全
第五十二章 雙騎入營
第五十叁章 天生麗質難自棄
第五十四章 父女爭執
第五十五章 以鄰為壑
第五十六章 真命天子
第五十七章 不是省油燈
第五十八章 流民易主
第五十九章 積極性
第六十章 過路費
第六十一章 最後一個錦囊
第六十二章 商會領袖
第六十叁章 就是欺負人
第六十四章 一波又起
第六十五章 自得其樂
第六十六章 神仙托夢
第六十七章 詭異神通
第六十八章 鴉神降世
第六十九章 科場新規
第七十章 受迫害幻想?
第七十一章 籌邊策
第七十二章 詩詞歌賦
第七十叁章 到底發生了什麼?
第七十四章 變故
第七十五章 原來如此
第七十六章 二進宮
第七十七章 主公毫勇!
第七十八章 險些烏龍
第七十九章 管它真假
第八十章 什麼大業?
第八十一章 連夜跑了
第八十二章 詭異的平靜
第八十叁章 流言主角
第八十四章 省試前夕
第八十五章 策論考題
第八十六章 幻境幻景
第八十七章 變異縣太爺
第八十八章 堵不如疏
第八十九章 幻境裡外
第九十章 要動刀兵了

小說搜索

仙官——2
作者:隨輕風去係列:仙官
第八十八章 堵不如疏
文字大小
文字大小
文字大小
文字大小

要是在真實的世界裡麵,葉行遠也不敢這麼冒險。這法子或許能緩解流民之變,卻會危及他的前程,任何一個官員膽敢縱容鼓動流民,那朝廷絕不會客氣。

但這不過是一場推演的幻境,葉行遠忽然想到自己不需要被既有的觀念和秩序束縛。治民如治水,堵不如疏,既然攔不住流民,那將流民的遷徙盡可能控制方向和規模,不也是一種解決的手段麼。

鄒海跪在地上,滿腹狐疑,猜測不出縣太爺心中所想,撓頭問道:“老爺此言何意?吾等隻是商議秋收之事,並無……並無其它心思,還請老爺明鑒!”

葉行遠大笑,“何必相瞞?本官雖久在縣衙之中,卻也並非不知縣事,爾等所議,我已盡知。還是剛才那句話,我既然當了此地的父母官,何忍見子民活活成餓殍?你們不必疑我是诳語欺人。”

縣太爺突兀說一句,鄒海輕易不敢置信,怕他騙人。可葉行遠是一番真心誠意,他想通了關鍵處,那具體執行的計劃自然是順理成章。

流民要走,葉行遠想要阻攔,那是螳臂當車,必然會被歷史的車輪碾過。讀聖賢書,當知權變,所謂窮則變,變則通,既然活不下去,為什麼一定不讓他們走?

但這“走”的秩序,是控制在流民自己推選出來的人物手中,還是控制在官方,那就大大不同了。

流民的初始,絕不敢造反作亂,無非就是為了一條活路,所以自發的聚集起來,穿州過縣,一開始的行動大多也就是采集、狩獵與乞討。

漸漸如滾雪球一般,人越聚越多,良莠不齊,便難免有作姦犯科事,偷盜、劫掠,因此而生。又因勢大難制,法不責眾,不受懲罰,流民之中那些惡人自然膽子越來越大,癒發惡性循環。

到最後殺人劫掠,乃至於攻打城縣,最後被少數人利用,或割據一方,或席卷中原,這樣的例子在歷史上也是不勝枚舉。(看精彩成人小说上《小黄书》:https://xchina.site)

所以歷朝歷代,都怕流民,不是怕其它,無非就是怕“聚眾”二字而已。大乾朝以戶籍制度牢牢將民眾束縛在土地上,也正是出於這個原因。

這一套制度,沿襲數千年,並無更易。即使是葉行遠以前所在的現代社會,對流民問題也是十分頭疼,唯可以依賴者,就是將其化整為零,加以適當的約束,最後以工業化和城市化將其緩緩消化。

在這推演的幻境之中,想要實現工業化消耗這些過剩的活不下去的農業人口,葉行遠自度做不到。但是與之相應的一係列手段,卻未必不能用上——這可是有非常成熟的機制。

葉行遠望着尚未反應過來的眾人,笑道:“爾等不過求一條活路,我身為朝廷命官,豈能坐視?你們想必也已經知道,如今朝廷轉運艱難,今秋之前赈濟難以到位。

而我平川縣乾旱缺水,秋收隻怕也是大大不足,若是不努力自救,隻怕這千裡黃土之上便是餓殍遍野。你們要走,自是情理之中。但是逃籍而去,人離鄉賤,要如何走,何時回,你們可曾考慮過?”

逃籍之後,想要再回原籍也隻能偷偷摸摸,等於放棄了自己的權利,連祖宗都不要了。這對鄉民來說,其實是一次重大的艱難選擇,若不是實在迫不得以,這些淳樸的鄉民也不會做此決斷。

葉行遠這個問題,直撃這些人的內心,誰想一直背井離鄉,誰不想日後葉落歸根。聖人教化千年,這些概念都早已深入在每一個中原人的心中。

鄒海忍不住問道:“吾等愚昧無知,還請老爺明示,咱們都是平川人,祖宗父母都葬在這片黃土之下,哪有不想回來的道理?隻是……這一歩既然邁了出去,又哪裡能回得來?”

這話也就是默認眾人在商量流民了,其他人都默然無語,隻眼巴巴的瞅着葉行遠。葉行遠笑道:“所以爾等不可逃籍,若是得官府認可,暫避荒年,等來年再回鄉務農,豈不是好?”

這樣也行?眾人大喜,如果真如葉行遠所說,那可是兩全其美了,如果這能成為常法,日後荒年出外,豐年返鄉,何至於流離失所?

當然逃荒之時,必有苦難,但總不至於眼前一片茫然,走到哪裡算哪裡,身後有可以回返的故土,心態就大大不一樣了。

眼看眾人都有些意動,鄒海眼珠子骨碌一轉,蹙眉道:“老爺所言固然大好,但朝廷法令森嚴,哪有這樣的好事?若是全國農人盡皆如此,那豈不是天下大亂?老爺當真能求得朝廷允可麼?”

這個牽頭人果然有幾分見識,一句話就問到了關鍵所在,葉行遠一笑,“我為這一縣父母官,自然先為我平川一縣考量。再說朝廷強盛,除了我們西北之地遭了些災,其餘四方百姓俱安居樂業,何必要背井離鄉?

我縣離鄉求生之民,隻要常記得縣中傢小,不可為作姦犯科之事,知法守禮,朝廷為什麼不允許?”

這可是葉行遠想好的關鍵所在,你要組織出外流民,行!但是要舉傢外遷,那可不成!流民攜帶傢眷,便無後顧之憂,便無什麼羁絆牽掛,在麵臨生死之時哪裡還會有半分猶豫。

要是流民在外,傢小在鄉中,那就算是被逼得要扯旗造反,也難免要擔心禍及傢人,這一念之差,可能就改變了許多。

有人急道:“怎的是我們出外,傢小還留在鄉中麼?老弱婦孺,哪有什麼求生之能,那……那豈不是讓他們活活餓死?”

葉行遠搖頭道:“哪有此理?朝廷赈濟雖然延誤,但也不是一點糧食都調撥不過來,何況今年雖然必是荒年,但也不可能顆粒無收。想要養活縣中全部百姓,是本官無能做不到,但是走一部分人,留一部分人,縣中糧食,也可助他們勉強度過荒年。

你們出外務工,就算是帶着老弱婦孺同行,也做不得什麼,隻能是拖累,若是叁餐不濟,他們所受苦楚,豈不是比留在鄉中更多?”

此言大有道理,原本流民一定要帶上傢小,是因為他們幾乎沒有回返傢鄉的可能,那無論如何一傢人總要齊齊整整在一處。如今想來,將來還有回來的希望,那何必要帶着傢眷吃苦?

正如縣太爺所言,他們擔心傢人挨餓,但是若是隨之出門,一樣是有一頓沒一頓,這路上的苦,可要比在傢中更難得多了。

又有人疑問道:“那縣中徒留老弱婦孺,若是受人欺負,那又如何是好?”

葉行遠耐心解釋道:“正是因為如此,也不可所有青壯都離鄉而去,依我之意,父子同在盛年者,父離鄉而留子;有兄弟者,兄行而留弟;獨子父母衰朽者不可離鄉。

各鄉自編練隊伍,衛護村莊,幫忙農活,守望相助,也是護着鄉中婦孺。這一批人的錢糧,可由縣衙負擔。”

這又是一條善政,諸人大喜。葉行遠看他們多數已被說服,趁熱打鐵道:“青壯出外務工,求叁餐溫飽,若是走運,還可帶回銀錢,養活傢小。老弱婦孺,在傢中伺候莊稼,今年雨水不濟,收成有限,農活也不重。加上朝廷適當赈濟,也可得捱過苦日子。

你們出門之人,也得以保甲為編,守望相助,時時與縣中通信。須知不管如何,平川縣始終是你們的傢,我這一方知縣,也就是你們的後盾!”

葉行遠這番話說得冠冕堂皇,但其實本質就很簡單。第一,青壯活不下去了,那你們出去乞討也好,打工也好,隨你們,但是要有組織有聯係。第二,老弱婦孺,留在村中,作為羁絆,有這許多人質在手,料想你們在外麵也不敢亂來。

第叁,縣中仍然留下一部分青壯,還要進行編練,一方麵是為了互助剩下的農活,另一方麵也是為了應付一些突發情況。

可惜大乾朝末期江南一帶手工業雖然有所發展,還是無法接納大量的農村富餘人口,否則的話,葉行遠這叁策一出,可就是提前把成熟的民工潮給弄出來了。

這樣出去的流民,組織性要好得多,行事也會有更多顧慮。雖然因為客觀條件的限制,他們最終不是乞討就是劫掠才能活下去,但至少在某個方麵降低了流民暴亂的可能性。

如果西北諸縣,都采取葉行遠一樣的辦法,或許當真能夠延緩流民大亂,給走向末路的大乾王朝續命。葉行遠心中一片澄明,在順利說服以鄒海為首的鄉民首領之後,立刻回衙奮筆疾書,上書於朝廷,希望將自己的這個突發奇想,化作西北諸縣的普遍政策。

這也將是葉行遠考試中流民策論的一部分,就不知道在幻境之中,朝廷能否采用他的方法,這也決定這一策能否成為他考試文章主要立論的關鍵所在。

葉行遠寫完奏章,蓋上縣衙大印,飛書入京,也不去管結果。馬不停蹄又聚民眾於鄉中,不厭其煩的為他們分配組織,以十人為一甲,五甲為一保,指定老成敦厚之人為保長甲長,叮囑他們看顧同行的年輕人。

叁日之後,葉行遠便在縣衙門口親自歡送,還菈起了橫幅“恭送親人暫避荒年,縣中妻兒翹首盼歸”。敲鑼打鼓,倒是一場熱鬧。

這一番行動之後,流民戀戀不舍一歩叁回頭的出境,縣中倒是暫時平靜下來,但到底之後效果如何,朝廷與週邊諸縣又會如何反應,葉行遠心中沒數,隻能靜觀其變。

色友點評

  • 任何人都可以發錶評論,注冊用戶會顯示昵稱,未注冊用戶會顯示所在國傢;
  • 本站崇尚言論自由,我們不設審查,但對以下情況零容忍,違反者會受到封號乃至封禁 IP 的處罰:
    • 發廣告(任何出現他站網址或引導進入他站的都會被視為廣告);
    • 暴力、仇恨或歧視言論;
    • 無意義的灌水;
    • 同一主題請以回復方式發錶在一篇評論中,禁止發錶多個評論影響其他色友閱讀;
    • 收起戾氣,文明討論;
快速導航

當前網址二維碼

復制當前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