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六年(一六四叁年),八月。
潼關,北風。
孫傳庭頭戴鐵盔,身穿布麵甲矮革靴,披着披風站在潼關城樓上,城關下整整齊齊的陣列着大明十萬大軍。
總兵白廣恩、高傑、牛成虎等將站在孫傳庭的背影之後,一起神情凝重的俯視潼關前的十萬大明將士,這是大明鬆錦大戦被清軍大敗後,大明最後一隻最精銳的軍隊了。
涼涼北風吹起,眾將士鐵盔上的盔纓和身後的披風隨風舞動,然而北風風向不定,盔纓和披風飄動的方向應勢地忽左忽右。
由於火器開始盛行,元代末期開始使用棉布做錶裡內村貼甲片的布麵甲。明代也采用這種甲衣,隻是用蒙古式的側襟改成對襟,並增加了腳裙的裝置。火槍時代的到來,讓很多傳統的铠甲失去了往日的風采,取而代之的是鎖子甲和布麵甲廣泛使用。
而大明寒冷的北方還有一種更厚重的棉甲,由於棉甲長大而具有防寒性,很適合北方士兵使用。又於厚實的布料中密嵌鐵甲片,對於冷兵器乃至火器類,均有很高的防護作用。
孫傳庭眼見着這支訓練不足糧饷短缺的新秦軍,想起了大明的叁大軍,那已隨風而去為大明捐軀的英靈們。如果叁大軍俱在,何患闖賊和鞑靼啊。
第一的是關寧鐵騎。是明朝唯一一隻能夠滿清相抗衡的騎兵部隊但是制作昂貴成本太高。崇祯元年叁月前後,有約十萬眾蒙古部落歸順明廷,遼鎮將領即從中招募大批精壯善戦之夷人充做傢丁,時錦州總兵祖大壽更直接將部分蒙古人整編為降夷左右營,以蒙古部落首領為將,成為了祖大壽直屬指揮的一直精銳軍隊。
而且這隻部隊的指揮權一直掌握在遼東祖大壽傢族軍閥手中,連崇祯都不能隨便指揮。吳叁桂其父為吳襄,與祖大壽是姻親關係,也屬於祖大壽軍事傢族內的一員。(看精彩成人小说上《小黄书》:https://xchina.site)
而相傳的關寧鐵騎為孫承宗所創建,實為不實。根據熹宗實錄,天啟六年袁崇煥上書遼鎮軍編制,依然沿用孫承宗所額定的編制,並沒有關寧鐵騎。關寧鐵騎也並非袁崇煥所編練,袁崇煥被任命薊遼督師是崇祯元年四月,七月入都見皇帝,後麵一直忙着平兵變,策劃殺毛文龍,然後就是己巳之變被捕下獄。短短一年多時間並未來得及對關寧軍做出變動。
第二的是秦軍。以陝西榆林人為主組建的歩兵,孫傳庭創建的明朝最強的歩兵軍團,與李自成農民軍多次交戦的主力部隊,但是由於常年作戦兵員沒有得到加強。孫傳庭自一六叁六年秋開始參與鎮壓明末農民起義,至一六叁八年夏,明軍大小十餘戦,勝多敗少,其中有叁次是殲滅了農民軍主力部隊,包括高迎祥部、馬盡忠馬光玉部、李自成部,戦果輝煌。之後下獄叁年,一六四二年春開始又主持陝西軍務。
第叁的是天雄軍。盧象升的軍隊,以親戚關係為基礎,團結緊密。由於都是老鄉、朋友、兄弟、傢人等等,往往一個人戦死,就可以激發大部分人的憤怒,所以戦鬥精神極強,一旦遇上敵人,就緊緊咬住打到底。盧象升每次打仗都身先士卒,與士兵同甘共苦,以是得將士心,戦辄有功。崇祯十二年(一六叁九年),盧象升率部在巨鹿賈莊被清軍包圍,楊嗣昌、高起潛左右掣肘、擁兵不救,終因炮盡矢絕,援絕戦死、戦死疆場。直到楊嗣昌剿張獻忠失敗自殺後,朝廷才追贈太子太師、兵部尚書,南明福王時追谥“忠烈”,清朝追谥“忠肅”。盧傢抗清殉難的有百餘人,可謂滿門盡忠、至死不渝。
孫傳庭神情凝重雙手按在潼關城樓牆頭上,錶情惆帳,噙着眼光。總兵白廣恩、高傑、牛成虎等將林立在孫傳庭督師身後,靜靜的看着他,等待他的命令。
眼前的這支秦軍,已經不是當年那支叁次殲滅農民軍的秦軍了。鬆錦大戦前,農民軍已經叁次大部被殲滅,崇祯自以為農民軍就此煙消雲散不復崛起了,然而崇祯卻不知道星星之火任可以燎原的道理。
崇祯竟然把孫傳庭原來的十萬餘秦軍,全部抽調去遼東平叛。孫傳庭當時極力反對崇祯這一決策,力主攘外必先安內,崇祯帝見孫傳庭違逆自己大怒,即刻將孫傳庭打入大獄。
結果明軍又在鬆錦大戦中全軍覆沒了,孫傳庭在獄中聞此消息,悲痛不已。
既是心痛大明遭此重大戦敗,也是痛心自己幸苦培養出來的十萬餘秦軍將士。孫傳庭回想當年,自己率領秦軍東征西討,多次剿滅農民軍,活捉首領高迎祥的一幕幕畫麵。如今這支隊伍竟然在他人的手裡,被清軍輕而易舉的消滅了。孫傳庭在獄中悲痛慾絕,數次哭昏過去。
孫傳庭第二次復出陝西之時,手裡隻有幾千老弱病殘了,又缺少糧饷和訓練。
孫傳庭接手的是一個比崇祯接手更爛的攤子,但是孫傳庭沒有抱怨,依然效忠大明,忠心崇祯帝。一到任上立刻兢兢業業的考察現況,經營陝西。
崇祯十二年(一六叁九年)盧象升被左右掣肘,天雄軍被清軍消滅了。
崇祯十五年(一六四二年)洪承疇補充吸收了十萬餘精銳秦軍的混合軍團,最後也是因為受明兵部尚書陳新甲和監軍太監的左右掣肘,也於鬆錦大戦之中全軍覆沒,洪承疇被俘最後降清了。
致使“九塞之精銳,中國之糧刍,盡付一擲,竟莫能續禦,而廟社以墟矣!”
京師大震,崇祯幸苦培養的抗清邊軍付之一炬。大明這麼多年的經營,花了朝廷那麼多的錢與人力物力,就這麼沒了。
從此,明朝山海關外,僅剩下寧遠一座孤城,關寧錦防線徹底被鞑靼摧毀。
在此次戦役中,雖然明軍由於上層指揮的失誤而遭遇慘敗,但廣大明軍將士“視死如歸,鮮有乞降者。擁荷其將,立於海中,伸臂冀蔽,俾不中箭,不失敬禮,死而後已”,蹈海死者以數萬計,展現出了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
至此,明朝北方已無能戦之兵。崇祯無可奈何隻好從大牢裡提出孫傳庭,叫他回陝西對付他在牢裡叁年間,再次崛起的李自成大軍。因為朝廷上已經沒有任何一個可用之將了,隻除了一個不被重視叫做週遇吉的將軍。
崇祯命孫傳庭兼督河南、四川軍務,不久又封他為兵部尚書,改稱督師。加督山西、湖廣、貴州及江南、北軍務,並賜予尚方寶劍。而山海關和寧遠隻能降職留用苟活下來的吳叁桂,和他率領的四萬餘關寧殘軍固守。
這一切的關鍵成敗點,不在於天災人禍,都在於崇祯的錯誤調遣和監軍催戦。
因志高才淺而一次次錯誤調遣大軍,因疑心重重而一次次讓太監監軍和讓統帥們互相掣肘。以為可以通過互相掣肘可以達到一種權利的平衡,殊不知這樣卻把大明推入了火坑當中。
崇祯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性情剛烈、多疑猜忌,無論是內外臣工,很少能得到他持之以恒的信任。
孫傳庭回到陝西後,再次發揚了擅長的自力更生,積蓄力量的本事,不斷擴充自己的軍力和糧饷。開荒種田,休養生息,宣傳忠君愛國。
經過幾個月的休整,民心漸穩、小有積蓄,崇祯又一連數次來催戦。
孫傳庭隻好帶着新募訓練不足的士兵出征,於柿園之役先勝後敗於李自成的農民軍。本來此役孫傳庭再次大勝農民軍,已經撃潰了農民軍,然而天時再次與大明為難。天降大雨,官軍又餓又冷,沒能繼續擴大戦果。在官軍打掃戦利品之際,李自成軍狡猾勇敢的率領主力殺了個回馬槍,官軍準備不足、抵擋不住,兵敗如山倒。
孫傳庭慌忙的率殘兵敗將狂奔回陝西。此戦因為孫傳庭率領的是新兵,訓練不足、經驗更不足。突然看見剛才潰敗的李自成又殺了回來,被嚇得驚慌失措,心理防線就被撃破了。如果是老秦軍將士,涼李自成未必有膽量敢冒險再殺回來。
先不說李自成敢不敢殺回來,或許之前就被老秦軍將士把農民軍殲滅了。
秦軍此戦原為長途奔襲,試圖以戦養戦,糧草供應不上,士兵們不得不采集沒有成熟的青柿充飢,因此河南人將此戦稱為柿園之役。
此戦再次證明,沒有經過足夠訓練的士兵是不能打仗的。沒有充足的糧饷也是不可以打仗的,將士心理素質不過硬更是不能打仗的。遇着順風戦可贏,一旦逆風戦便心理崩潰、兵敗如山倒。如果此時換成是訓練十足盧象升的天雄軍,或者是叁年前那支叁次參與殲滅農民軍的老秦軍,李自成已經再次被滅,或者又跑回商洛山了。
當年,李自成與高迎祥、張獻忠率部攻下南直隸鳳陽。掘明皇室的祖墳,焚毀朱元璋曾經出傢的皇覺寺,殺宦官數十人,斬中都守將朱國相。因爭奪鳳陽皇宮的俘虜小太監和鼓吹樂器,李自成與張獻忠結怨,李自成分軍西走甘肅,從此和張獻忠分道揚镳。這或許是一件好事,也是一件壞事。
孫傳庭自柿園之役敗歸陝西後,到處開荒種田、招兵買馬、發展生產、置辦武器,經過大半年的努力,陝西官軍實力又有顯着增長。這不得不說孫傳庭不管是治軍還是經營地方都是一把好手。
但是急不可耐的崇祯,又再一次次的催戦了。或許是因為田貴妃於七月病亡,崇祯悲痛慾絕之後想要一種發泄吧。而此時,清軍隨時會攻破寧遠和山海關吳叁桂那四萬餘殘軍,從而進攻京師。
給崇祯轉圜的時間是越來越少了,崇祯內心裡雖然氣惱自己之前一係列的錯誤行為,但是自己是皇帝怎能認錯呢?於是領軍的統帥們全部都得背黑鍋,就像袁崇煥那般一樣。
崇祯隻好少有地厚着臉皮,不斷催戦孫傳庭,因為眼下崇祯隻能依靠的隻有孫傳庭了。崇祯期望孫傳庭快速的再次殲滅李自成,然後揮軍寧遠或山海關抵禦清軍了。
此時崇祯的期望全部寄托在孫傳庭和他的新秦軍身上,大明存亡這個巨大的擔子沉重的壓在了孫傳庭的背上。孫傳庭感覺自己要同時麵對鞑靼和闖賊的夾功,而倍感壓力、寢食難安。
此時,不論是崇祯還是孫傳庭,不管有沒有轉圜時間,糧饷是否充足,兵士訓練是否足夠,都隻能東出潼關與李自成決一死戦了。如果大明不戦,等鞑靼攻破山海關,攻破北京城,仗就不要打了。因為要死崇祯死了的話,民心軍心都必將瓦解,孫傳庭就很難再輕鬆指揮秦軍打仗了。因為皇上都沒了,老百姓和將士們忠於誰呀?即便大明還有南明,但是陝西到北京一路廣大地區的老百姓,在鞑靼或者李自成的統治下,能不臣服嗎?老百姓那個不想過安穩的日子?
而狡猾堅韌的李自成也知道,自從鬆錦大戦明軍大敗以後,明軍精銳盡失,清軍隨時會攻進山海關。現在,明軍比農民軍更急,兩頭被夾功。李自成雖然在柿園之役冒險拼死一搏反敗為勝了孫傳庭的秦軍,但是也再次嘗到了孫傳庭的打仗厲害,李自成不願意再硬碰有火車營的孫傳庭的秦軍了。
於是,李自成改為以守為攻,靜待戦機,誘敵深入的戦略。孫傳庭不動,李自成他也不動。孫傳庭動了,李自成就找機會和孫傳庭決戦。如果沒有好機會,孫傳庭動了,李自成也打算再次逃跑。
而李自成可等,崇祯和孫傳庭卻沒有時間再等了,因為清軍已經漸漸逼近了,山海關一破就是一馬平川可以殺到北京城下。
而張獻忠雖然和李自成不和,但是現在還不是和農民軍自己人打自己人的時候。等於張獻忠反倒成為了南明攻撃李自成的部分緩衝地帶了。
所以崇祯和孫傳庭隻能寄望在大清攻破山海關之前,消滅李自成農民軍,然後再馬不停蹄的揮軍山海關抵禦皇太極的大清。
至於那時,孫傳庭能不能夠撃敗皇太極,那就是後話了。
潼關,北風。
孫傳庭站在潼關城樓上,仰頭望天,天上一片灰色。鐵盔上的盔纓和披風在大風中飄揚。
在空中飄揚和卷騰着的盔纓和披風,因風勢而起,因風歇而落,在即落之時又遇再起的風而又隨風飄揚。
兵是大明的兵,將是大明的將,忠君報國是軍人的職責。
孫傳庭惆怅道:“我大明何至天時地利人和,都來與之作對,上蒼何至逼大明於此啊。”
總兵白廣恩身穿布麵甲矮革靴,聽督師一番話,忍不住,上前一歩握拳說話。
白廣恩怨道:“當年皇上要是讓督師先斬殺李自成,再支援遼東,就不會有今日了。”
孫傳庭扶着潼關牆頭,半回頭看着總兵白廣恩,這位從鬆錦大戦之後再次回陝西復從自己的總兵。
白廣恩,初從混天猴為盜,後降明,鎮壓流寇,屢立戦功。鬆山敗後與清軍戦,亦有斬獲。後從吳甡剿寇,驕悍不為所用,大掠回陝西,復從孫傳庭辦賊。
白廣恩怨道:“在下最先為賊,是迫不得已,後降明在督師旗下,隨督師南征北討,連戦連捷,這麼多年,在下隻佩服督師一人。”
孫傳庭轉回頭看着潼關前的十萬大軍,神情惆帳回憶往事,嘴裡念念有詞、沉默鎮靜。
孫傳庭正色道:“皇上是天子,臣是卒,天子要臣進,臣不可不進,天子要臣退,臣不可不退啊。”
白廣恩怨道:“以強而收兵,以弱反而進兵,戦和左右搖擺,實為敗軍之兆也。”
白廣恩怨道:“想我十萬精銳秦軍,在洪承疇一眾人等模模糊糊的指揮下,損失殆盡,在下隻領着叁千老秦軍回歸督師旗下啊。”
孫傳庭再次緊閉雙眼,仰天“唉”出一聲。
孫傳庭惆怅道:“當時要是多給臣一個月的時間,必能斬殺李自成,現在的結果是天意呀,過去之事,不說也罷了。”
孫傳庭正色道:“皇上已經再叁下旨催戦,秦軍現在不可不戦,山海關危機,吾等不戦,大明江山不敢想象了哪。”
總兵白廣恩、高傑、牛成虎等,見督師如此,崇拜感動異常,一起俯首半跪於地,大喊。
眾將大喊:“臣等願誓死跟隨督師,報效朝廷,決戦沙場,馬革裡屍,在所不辭。”
潼關前的十萬將士們,也一起奮勇呐喊了起來,聲振寰宇。
十萬將士呐喊:“保衛大明,決戦沙場,保衛大明,決戦沙場。”
聽到將士們的心聲,雖然他們都是新兵,卻有保衛大明的勇氣,並以此當成自己的責任,孫傳庭也受到感染和鼓舞,一時雙目放光。
孫傳庭鼓氣大喊:“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一旦國破,便是傢亡。”
孫傳庭義正言辭道:“皇上,臣此戦必斬闖賊,再剿滅滿清鞑靼,報效皇上,光復我大明大好河山啊。”
十萬將士們呐喊:“保衛大明,決戦沙場,保衛大明,光復河山。”
崇祯十六年(一六四叁年),八月。
李自成得知陝西明軍出關的消息,同時檄左良玉西上,總兵陳永福、秦翼明分別將河南與四川兵互為犄角。發動了對李自成農民軍的決戦,此戦明軍傾巢而出誓要消滅李自成農民軍。
李自成知道事態嚴重,稍有不慎必會身敗而亡,十分重視。
李自成親統二十萬大軍,北上河南迎敵。由於河南境內赤地千裡,缺少糧草,守也沒用。李自成采取了誘敵深入的戦略,把主力部隊部署在郏縣以南的地區。
李自成對孫傳庭有深刻懼意,也為了避其鋒芒、保存實力,采取了誘敵深入的戦略。放棄了潼關到郏縣的廣闊地帶,陝西秦軍一路上“勢如破竹”,八月上旬佔領洛陽,九月八日攻戦汝州,農民軍督尉四天王李養純投降。
李養純投降後向官軍泄露秘密,給民軍帶來很大損失,他報告說:民軍的老營在唐縣,精銳部隊在襄城,地方上任職的文武官員屯聚在寶豐。
孫傳庭根據這個情報采取了有針對性的行動。派總兵白廣恩率二萬秦軍加一百門火車首先攻破寶豐,斬僞州牧陳可新等。然後派總兵高傑、牛成虎等率四萬秦軍加五百門火車揮師唐縣,將安置在那裡的農民軍傢屬斬殺贻盡。
火車營雖然有兩萬輛,但並不是就有兩萬門火炮,火車上麵裝載火炮,車廂裡存放士兵的衣服和糧食。而真實裝有火炮的火車,隻有一千餘門,其餘火車還分配了叁千火槍營。
火車打仗時可以用來衝撃騎兵,宿營時可以作為柵欄保證野戦部隊安全。行軍時還可以作為後勤運輸工具,對於長途行軍打仗,有一定的好處。但是火車機動性差,在野戦中往往容易吃虧,其防守和後勤的作要大於進攻的作用,在大規模的戦事中自身難保,很可能會引發潰敗,大規模發展火車,隱患也是顯而易見的。
農民軍受李養純此內姦出賣,文武官員和傢屬們損失慘重,多有傢屬全傢被屠者,李自成震驚不已,農民軍士氣大落。
高桂英、宋獻策等一眾謀士下到隊伍中安慰將士,撫恤將士,農民軍才重整旗鼓。
郏縣,北風。
九月十四日,明軍和李自成農民軍主力在郏縣開始激戦。
兩軍相持,不敢輕戦,互觀敵陣,隨機應變,轉變陣勢。
秦軍十二萬(李養純投降帶來約兩萬人),農民軍二十萬。
秦軍列陣,鶴翼陣。孫傳庭位於陣形中後,以重兵圍護,左右張開如鶴的雙翅。高傑領兩萬騎兵前列,牛成虎、李養純領四萬歩軍第二列,白廣恩領兩萬火車營第叁列,孫傳庭領一萬中軍為第四列。高汝利、左光先領兩萬歩軍為左翼,陳永福領兩萬歩軍為右翼。
鶴翼陣戦術思想:左右包抄。鶴翼陣要求大將應有較高的戦術指揮能力,兩翼張合自如,既可用於抄襲敵軍兩側,又可合力夾撃突入陣型中部之敵,大將本陣防衛應嚴,防止被敵突破;兩翼應當機動靈活,密切協同,攻撃猛烈。
農民軍列陣,鋒矢陣。李自成位於陣形中後,主要兵力在中央集結,前鋒張開呈箭頭形狀,也是屬於進攻陣形。戦術思想:“中央突破”。前鋒張開的“箭頭”可以抵禦來自敵軍兩翼的壓力,但進攻性稍差,陣形的弱點仍在尾側。
農民軍戦陣共有四重,第一重是飢民八萬,第二重是歩軍八萬,第叁重是騎兵二萬,第四重是精銳騎兵二萬。
此戦如果孫傳庭的秦軍獲勝,那麼孫傳庭勢必不讓李自成再有十幾人躲回陝西商洛山的機會。那麼明朝將有收復中原的可能,如果時間趕得上,皇太極的清軍也難以攻入山海關。那時,將逐漸是明強清弱的局麵,因為大明無後顧之憂後,財力、人力物力會源源不絕的支援寧願或者山海關。但是,鞑靼卻是消耗不起的。
不管鞑靼的騎兵再怎麼勇猛,從人力上,就是死一個少一個,鞑靼全國不足百萬人口,而大明有一億左右的人口。
此戦如果是李自成的農民軍獲勝,那麼大明的最後一支能夠調動並保護崇祯的生力軍將不復存在。大明將大廈將傾,北京將淪為大清和農民軍搶奪的盤中餐。
而那時,遼東和陝西都失陷之後,飽受糧饷和瘟疫橫行的京畿重地,包括北京城,都將自動瓦解,不攻自破。因為那時,軍心民心已經不復存在了。
而被李自成張獻忠隔斷拖住的大明南方勢力,與京畿重地之間也被切斷了聯係。盡管南方還有五十萬以上的明軍,但也支援不了崇祯,而被農民軍死死拖延在南方。如果崇祯一死,勢必是散沙一盤,不能團結、各有鬼心、互相攻伐、內杠不斷。
郏縣,北風。
李自成也知道今天是生死存亡的一戦,輸了就算沒死,也會被張獻忠消滅了吧。
農民軍擺出的鋒矢陣,箭頭形狀的前鋒緩緩分開一條小道。
隻見一白铠女將端騎一匹白馬慢慢從容行出,她麵頰紅潤飽滿,狹長的鳳眸炯炯有神,英姿飒爽,修長健美。高挺的瑤鼻,性感又厚的唇天生紅嫩,尖圓的下巴珠圓玉潤。氣宇軒昂,一派大將風範,卻又不失成熟女性的醇美。
此人正是闖王李自成的夫人,高桂英。十幾年的戎馬生涯,不但沒催她衰老,反而把她磨煉得癒加英姿飒爽。比李自成小叁歲,今年芳齡叁十四歲,正是女人最成熟的時刻。
高桂英端騎白馬列在農民軍陣前十歩,按規定她會就此停止。結果她一手菈馬缰繩,另一手用馬鞭鞭打馬臀催着白馬又再向前,白馬微舉前足嘶叫兩聲又向前行了十馬歩。
高桂英嬌喝:“汝等官軍,殺我官吏,屠我傢屬,是為正道呼?”
高桂英坐下白馬在十萬秦軍的麵前,也有些驚怕而轉動馬身、馬蹄頓足。高桂英騎在白馬的背上,雙手緊菈着馬缰繩,控制着驚怕的白馬,一副女中豪傑的風度。
高桂英嬌喝:“大明腐敗,東林亂政,天災人禍,工商稅輕,農民稅重,一饷接饷,民可活呼?”
秦軍軍紀嚴明,不動如山、威立如林,層層疊疊、整整齊齊地陣列在高桂英眼前。明軍無數張軍旗在隨風飄揚着,上麵寫着“明”
“孫”或者“秦”還有各位總兵的名號。
秦軍前鋒亦然分開一條小道,在十萬秦軍“哼哼”的呐喊聲中,孫傳庭頭戴鐵盔,身穿布麵甲矮革靴,端坐一匹黑馬慢慢行出來。
孫傳庭來到陣前,橫鞭子立馬,不怒自威。
孫傳庭憤慨道:“爾等亂民,趁亂作惡,天下塗炭,殺我百姓,搗我皇陵,水淹開封,罪不容誅也。”
高桂英嬌喝:“隻許官軍作惡,而農民乾忍受?隻待淒死那天?”
孫傳庭憤慨道:“縱然國有不足,現皇勤政節減,國民應當共勉,一起共度難關,何奈趁火打劫,隻苦你一傢否?”
孫傳庭憤慨道:“滿清鞑靼犯我遼東,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一旦國破還有傢否?汝等不思報效國傢,汝等不思忠君愛國,汝等竟然趁亂作惡,滿清入關善待汝等?”
高桂英嬌喝:“休講道理,餓死千萬,病死千萬,逼死千萬,還待幾萬?”
孫傳庭憤慨道:“不與賊多言,戦場見分曉。”
高桂英嬌喝:“是死與是活,刀尖見功夫。”
兩人叫陣一通,不相上下,騎馬歸陣,兩陣前鋒,又恢陣型。
李自成軍二十萬大軍擺出鋒矢陣,開始向秦軍開始前進。
孫傳庭的十萬秦軍加兩萬降軍也擺出鶴翼陣,開始向農民軍前進。
一時間,雙方殺氣騰騰,塵煙滾滾,空中狂風不止,雨季將臨。
李自成下令鋒矢陣的前鋒八萬飢民首先發動進攻,八萬人如山洪般鋪天蓋地而來,頓時殺聲震天,氣勢逼人,層層疊疊如同一張巨型移動着的地毯。
秦軍的鶴翼陣的前鋒,是高傑率領的兩萬騎兵,與李自成有奪妻之仇,是李自成的死敵。
高傑恨透李自成,看着八萬人開始衝殺過來,身經百戦的高傑橫刀立馬、毫無懼意。
孫傳庭看着八萬人的前鋒鋪天蓋地衝了過來,騎馬在高地上鎮定自若指揮。
待飢民達到火車營的射程範圍時,下令第叁列的白廣恩的兩萬火車營,一千餘門火炮分叁段合撃開炮。第一段火炮射撃以後趕緊裝填火藥,第二段火炮接着開炮然後也裝填,第叁段火炮待第二段火炮射撃後也開始射撃然後裝填,依次循環。
如果敵軍再繼續接近明軍,那麼火車營裡還有叁千火槍營隨時準備,隻等孫傳庭一聲令下。
震耳慾聾的連環炮聲:“嘭嘭……嘭嘭嘭……嘭嘭嘭嘭……嘭嘭嘭嘭嘭嘭嘭嘭……”
炮聲一聲接一聲響起,一顆顆炮彈飛出了炮管,射向了天空,再砸落進八萬飢民群中然後爆炸,頓時死傷一片。
八萬鬥性正猛的飢民農民軍,被火炮炸得,頓時粉身碎骨,鮮血染紅大地,一排一排的倒下。農民軍又接着一排一排的往前衝毫不懼死,鮮有哭喊之聲。
這些飢民農民軍知道,自己已經沒有什麼可以再失去的了,也沒有什麼可以留念的了。他們唯一的目的就是吃上飯而已,他們唯一的目標就是推倒這個腐敗的明朝。
八萬飢民成百上千的的倒下,一千上萬的減少,又一萬一萬、眾志成城不惜死地紅着眼地往前衝。
半個時辰以後。
傳令兵道:“報督師,敵先鋒還剩五萬餘。”
孫傳庭道:“再探。”
又過了一會,傳令兵再次來到孫傳庭馬前,俯首單膝跪下。
傳令兵又道:“報督師,敵先鋒還剩四萬餘。”
孫傳庭正色道:“速命先鋒高傑率本部兩萬騎兵發動進攻。”
傳令兵正色道:“遵命。”
高傑看到已經逼近的數萬農民軍,一手菈緊馬缰繩,兩腿夾緊馬肚子,高舉大刀。
高傑大喊:“為了大明……為了督師……兄弟們衝啊……”
先鋒高傑指揮着兩萬騎兵,開始如潮水一般的快速衝向四萬農民軍先鋒,一瞬間便把那四萬餘連疲帶傷的農民軍衝得七零八落,進而混戦起來。半個時辰以後,農民軍先鋒漸漸頂不住了。歩軍在騎兵的衝撃力麵前,就和白菜一般摧枯菈朽、一撃即破。
李自成看着四萬餘先鋒農民軍與秦軍先鋒騎兵混戦,知道在火車營和火槍營的殺傷下,先鋒已成末勢。
李自成令第二重八萬老營歩軍向秦軍開始衝鋒,務必要拿下秦軍的先鋒高傑的兩萬騎兵。從而貫徹鋒矢陣的戦術思想:“中央突破”。
孫傳庭見李自成的八萬老營歩軍支援過來,如更大的浪潮鋪天蓋地席卷而來。
其勢比之前的八萬飢民農民軍強大威猛得多。
孫傳庭令牛成虎、李養純率領的第二列四萬歩軍增援先鋒高傑。再命左翼的高汝利、左光先的兩萬歩軍,右翼的陳永福的兩萬歩軍,不可輕動,靜待軍令,違命者斬。
孫傳庭又令自己的一萬中軍與兩萬火車營混為一軍,火車並排到一起,組成了一道長長的防線,叁千火槍營分配其中,隻留數個活口。
兩陣相拼,刀光劍影、雜聲混亂、血光四濺,腥味濃厚、人吼馬嘶、殺聲震天。
李自成的八萬老營歩軍加上叁萬餘飢民農民軍一共是十萬餘,與秦軍的兩萬騎兵加四萬秦軍歩軍一共是六萬,開始血戦。
半個時辰後。
已經混殺成一片,喊聲震天。死者漫山遍野,血流成渠,軍器與屍衝於血渠,如解冰旋轉而下……人的生命在每一瞬間都在幾十上百過千的消逝,無數的農民軍和秦軍士兵一排一排的倒下,後麵又接着一排一排的上來厮殺,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沒有第二條選擇了。
一名農民軍正舉刀要砍殺一名倒地的秦軍士兵之時,又被突然增援而至的秦軍騎兵所撞飛而出。
一名秦軍士兵在農民軍身後一刀將其穿腹之時,自己也接着被另一名農民軍一刀砍掉腦袋。
一名落單的秦軍騎兵被農民軍的長槍包圍,被亂槍戳死,死狀悲慘壯烈。這名秦軍士兵死前,身中插滿十數長搶,滿身噴血,最後垂首絕望的望了一眼身邊不遠處任然在厮殺的秦軍同胞們,腦袋即刻也被農民軍砍下。
秦軍本陣,不動如山,威立如林,“明”、“孫”、“秦”等軍旗,井井有條、層層疊疊、迎風飄揚。
高傑、牛成虎、李養純率領着六萬秦軍在戦陣中,與十萬農民軍搏殺拼命。
他們奮力地左衝右突,拼死一戦,為了大明,為了督師,也為了自己能夠活下來。
色友點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