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關閉
關閉

《別州劊子手係列:劉小刀》

成人小說
字號:
A-
A+
别州刽子手系列:刘小刀
作者:石硯
第十叁章

“劉小刀”不是神仙,所以行刑時也並不都是順利的。在他的記憶中,最倒黴的一次行刑是鬧義和團。

在此之前,光緒皇帝下了一道聖旨,廢除淩遲之刑,就這樣,四川的一個女匪成為正史中最後一個被判淩遲處死的犯人。對於別州人來說,這道聖旨可不是什麼值得歡迎的事情,行刑技藝超群的劊子手“劉小刀”更不會喜歡這一決定,別州的上上下下在這一問題上是一致的。不過聖旨總歸是聖旨,從此以後,“小刀”就隻好專攻砍頭的功夫了。

義和團的風刮到這裡很晚,那是臨近州一個水城中的一對兄妹組織起來的,他們出身官宦之傢,消息比較靈通,為了在人前風光一番,便來到別州組織義和團和紅燈照的分壇。別州的人為匪的固然不少,可沒膽子當土匪,又不甘心無聲無息的也有之,於是,便有幾百人參加了義和團,他們以為太後老佛爺都說義和團是義民,自己參加應該不會有錯。

分壇組成的第五天,就組織了一次攻打洋教堂的活動,把附近僅有的一傢洋教堂一把火給燒了,洋教士知機事先跑了,於是就把幾個教民給殺了。令他們萬萬沒想到的是,打教堂的第叁天,朝廷便下旨說義和團是暴民,着令捉拿嚴辦。

為什麼這麼快?原來,義和團被朝廷承認的消息是通過口口相傳傳到這裡的,傳播速度相對慢一些,而朝廷捉拿“拳匪”的旨意卻是加急公文送達的,所以要快得多。實際上,別州分壇開壇的時候,天津的官兵已經在向義和團下手了。

分別擔任分壇大師兄和紅燈照分壇大師姐的那對兄妹是高官子弟,消息來得快,官兵來捕人的前一天晚上就已經跑掉了,留下當地跟着湊鬧而當上二師兄和二師姐的兩個倒黴蛋當了替罪羊。捉得快,判得快,殺得也快,因為朝廷的旨意明白:就地正法,不延時日。那一男一女本來不過想借機風光風光,過一過出人頭地的瘾,誰知道枉送了性命。

那女孩原本是小月班的頭牌刀馬旦,才十九歲,是個黃花閨女,雖然比不上“小刀”的幾房小妾,卻也出落得婷婷玉立,美艷多姿,令“小刀”又好生過了一把“開苞”的瘾。不過,接下來的事兒就說不上怎麼美妙了。

原來,別州女匪早就知道自己過的是什麼生活,而且她們平素也經常與死神擦肩而過的,所以根本就不會把死當一回事,雖然在遊街時和刑場上不大會象男人一樣唱上一段戲錶明自己的無畏,卻也都錶現得十分平靜和從容。就連那些外地來的女“長毛兒”們,雖然破身的時候大哭小叫,行刑的時候卻都十分坦然。

而這個紅燈照分壇的二師姐可就一點兒也沒有二師姐的風度,因為她根本就沒有想到自己這個“義民”怎麼會一夜之間就成了“拳匪”,而且還要砍頭。

早在行刑日早晨被助手架出去遊街的時候,那女孩就開始麵色焦黃,虛汗不止,兩腿癱軟,渾身發抖。“小刀”知道她有些害怕,就勸了她半天,看着她平靜下來,才讓助手們把她送出去。後來“小刀”聽說,一上大街,她就不停地哭,不停地喊冤枉,令圍觀的人們十分不滿。(看精彩成人小说上《小黄书》:https://xchina.fit)

“小刀”到達法場的時候,看到她狀態再次變壞,所以不等從囚車上解下來,就趕快拿着一支肛門塞過去給她插上。誰知甚至連這一點兒時間她都堅持不住,“小刀”手中的木栓剛剛碰到她的屁股,早已失去控制的她便屎尿齊出,正好全給“小刀”招呼上了,弄了他一手一袖子,引起人群一陣哄笑。

一般的劊子手行刑時都光着膀子乾,怕犯人的血弄臟自己的衣服,而“小刀”自恃刀快,從來行刑時都是衣着光鮮,這下子活生生把一件新做的大褂給糟塌了,雖然監斬的知州大人特地又賞了他一身新衣,可還是讓“小刀”十分不快,所以行刑的時候,“小刀”就給她加了一盤菜。

當監斬官的火籤落到臺上的時候,大傢期待的那頸上一刀並沒有立即出現,而是從那女戲子大敞着的兩腿間“撲哧”一聲捅了進去。那女人“嗷”的一聲慘叫起來,本來已經癱軟得象爛泥一樣的漂亮身子猛地一挺,才又隨着那斷頭的第二刀重新癱下去,從她那微黑人兩片肉唇之間,一股鮮血流出來,經過長滿卷曲黑毛的陰阜流到木案子上,又順着她那雪白的大腿同木案間的縫隙處流到案子的一端,然後滴到那石臺子上。

現場一片喝彩,沒有人對“小刀”的行為提出任何指責,因為在這裡,監斬官的火籤落地之前,劊子手開刀是犯法的,而火籤落地後,如何行刑基本上是劊子手的權利,誰規定斬首就要一刀?想當年譚嗣同不是挨了六刀才斷頭嗎?更何況別州的人都喜歡英雄豪傑,最討厭的就是怕死鬼,那怕她是個女人。

色友點評 (1)
  • 任何人都可以發錶評論,注冊用戶會顯示昵稱,未注冊用戶會顯示所在國傢;
  • 本站崇尚言論自由,我們不設審查,但對以下情況零容忍,違反者會受到封號乃至封禁 IP 的處罰:
    • 發廣告(任何出現他站網址或引導進入他站的都會被視為廣告);
    • 暴力、仇恨或歧視言論;
    • 無意義的灌水;
    • 同一主題請以回復方式發錶在一篇評論中,禁止發錶多個評論影響其他色友閱讀;
    • 收起戾氣,文明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