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傳宗和吳思遠兩人仔細盤問了半晌,雖然那幾名士兵也不知道內情,但是兩人都是絕頂聰明,透過種種迹象,也就把內情猜了八九不離十了。很顯然,週義已經暗地投靠龐來孝,那七萬人馬不會來了。現在要以手下這叁萬人守着登州一座孤城,與王景隆的二十萬大軍對陣,其結果不言而喻。
朱傳宗聽說常樂公主等人失散,更是心急如焚,有心想親自帶人出去尋找,但是現在王定昆氣得吐血昏迷,登州被王景隆大軍包圍,正是危急時候,實在不能脫身,也是無可奈何。幸好他在晚上焦急擔憂之際,感應到了公主給他報平安的訊息,曉得公主有些神通,而且她們已經逃離了險境,也就不擔心了。
過了半日,王定昆在軍醫照料下醒了過來,請兩人去帥帳議事。
王定昆靠在榻上,臉色蒼白,神情十分虛弱。朱傳宗把詢問得來的消息說了,王定昆臉色更差,嘆道:“沒想到我王定昆縱橫沙場,卻有眼無珠,認識這樣的兄弟!”
吳思遠道:“俗話說知人知麵不知心。事已至此,將軍也不用太自責了,現在最重要的是如何應對眼前的局麵。我猜龐來孝一定會把咱們孤立無援的消息告訴王景隆,王景隆不日就要圍城,把咱們困死在登州。登州叁麵環山,要突圍隻有向南。如果王景隆集中大軍擋在南方,我軍無路可逃,隻會是全軍覆沒的結局。唯今之計,隻有派一路人馬假裝逃往別處吸引王景隆的注意力,掩護大軍撤退。”
王定昆道:“那這路人馬豈不就是誘餌,十分危險,九死一生了?”
吳思遠點頭道:“沒錯,不過為了保存大軍實力,有所犧牲也是沒有辦法的事。”
說完又皺眉嘆氣,有些慾言又止的樣子。
朱傳宗見狀問道:“先生是不是還有什麼疑慮,說出來大傢商量就是。”
吳思遠嘆了口氣道:“王景隆這人是名將之後,熟讀兵法,要引他上當也是不易。因此這充做誘餌之人,也要有足夠分量才行。”(看精彩成人小说上《小黄书》:https://xchina.site)
朱傳宗和王定昆兩人對視了一眼,都明白了吳思遠的意思。要吸引王景隆的軍力,讓他窮追不舍的,也隻有王定昆和朱傳宗兩人了。
王定昆是叁軍主帥,又是戦無不勝的名將,如果將他擒住,那造反的人馬都會不戦自潰。朱傳宗是龐來孝的死對頭,在民間朝廷威望極高,也是王景隆得之後快的人物。隻有這兩人之一出現,才有把握能引得王景隆上當。
王定昆笑道:“這帶隊之人,本將是當仁不讓了。王景隆是個乳臭未乾的小兒,將他擋在登州城外乃是輕而易舉的事。”
朱傳宗搖頭道:“大哥,你身上帶傷,如何能上陣?況且軍中不可一日無帥,是萬萬少不了你的,還是我去好了。”
兩人明知此去險惡萬分,但是都搶着要去,彼此爭執不下,最後吳思遠道:“大軍現在確實離不開王將軍。”
王定昆知道實情如此,隻好無奈地答應了。
朱傳宗當下出帳去召集人馬。吳思遠送出帳來,低聲道:“朱大人,現在形勢如此,我方才也是無奈之舉,還請大人見諒。”
朱傳宗道:“吳先生這是什麼話!您對我有數次救命之恩,我怎麼會對您有所懷疑呢。就算真有什麼不測,先生與王大哥殺到京城,為我報仇就是。隻是媚妃和公主她們下落不明,還請先生費心找尋,四季她們也要請先生代為照顧了。”
他這話隱隱有托付之意,吳思遠聽了也不免心中悲涼,嘆道:“大人你身係大事成敗,若是有所閃失,萬事皆休,也談不上什麼報仇了。”
朱傳宗道:“先生這話是什麼意思?”
吳思遠道:“如果眼光放在眼前的戦場上,大軍最離不開的是王將軍。如果眼光放在鏟除龐來孝,安定江山的大事上,真正離不開的是大人您啊!王將軍雖然是名將,但是光憑武勇,那是無論如何也鬥不過龐來孝的。所以此次大人涉險,是為了保存成事的實力,大人一定要保重千金之軀,以圖後效啊!”
朱傳宗本來也報了赴死之念,此時如夢方醒,豪氣凜然地笑道:“多謝先生指教。王景隆想要我的性命,也沒那麼容易。咱們必能再見!”
說完便翻身上馬去了。
朱傳宗到了校場,點了叁千人馬。水靈兒騎馬到他身邊,問道:“你要出去迎戦嗎?我跟你一起去。”
朱傳宗知道說出內情,水靈兒一定會同自己一起赴險,於是心中一轉,笑道:“是週義的援軍到了,我去接應一下,不用打仗,明日就回來,你替我去告訴四季她們一聲,免得擔心。”
水靈兒果然沒有懷疑,道:“那你路上小心。”
朱傳宗點好人馬來到城門,王定昆和吳思遠也親自前來送行。他們稍後也要把大軍召集起來,趁朱傳宗吸引王景隆注意力的時候,向南突圍,然後繞路退回北疆省。
王定昆道:“兄弟,你此去多加小心啊,咱們北疆省見。”
吳思遠也道:“大人的安危是第一位,如果抵擋不住,就往山裡逃,從咱們原本計劃讓週義走的那條山路逃進山去。”
兩人雖然如此說,也知道此行兇險,朱傳宗生還的希望不大。王定昆說着說着眼圈都紅了。
朱傳宗大笑道:“王大哥,吳先生,你們盡管放心突圍,王景隆交給我了。保重!”
說完與眾人拱手而別,命人大開城門衝了出去。
王景隆二十萬大軍,將登州城四門圍了個嚴嚴實實。他前日果然得到了龐來孝的消息,說是王定昆手下背叛,隻剩叁萬孤軍,不由大喜。正打算命令手下開始攻城,突然從北門裡衝出一票人馬來,微微吃了一驚,連忙列陣觀看。
隻見城中出來的人馬約有數千,軍旗上繡着個大大的“朱”字。為首的將軍年紀不大,手拿一根大棍,威風凜凜。王景隆在京城時候也認識,他正是名揚天下的朱傳宗。
王景隆喜出望外,大笑道:“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看來反賊朱傳宗也知道大軍壓境無可抵禦,想要突圍逃跑了。此人乃是反賊首領,丞相的死對頭,抓住他可是天大的功勞。你們可都看仔細了,若是不小心放跑了此人,軍法處置。”
手下眾人齊聲遵令。這時朱傳宗揚棍叫陣,王景隆笑道:“我聽說朱傳宗從小是個傻子,後來不知怎麼開竅變聰明了,就仗着朱傢的勢力和先皇的寵幸,到處查同僚們的過錯,藉此升官。他到翰林院讀過書倒是真的,什麼時候也敢上陣打仗了?他以為沙場也跟官場一樣容易嗎?真是好笑。”
旁邊那些將軍也是哈哈大笑。他們這些軍人最看不起文官,覺得文官都是弱不禁風,隻會耍陰謀手段而已。此時見有名的翰林學士朱傳宗居然穿着盔甲叫戦,都覺得滑稽可笑。
王景隆便問手下誰願出戦。眾人看來這簡直是天上掉下來的功勞,誰不想撿?紛紛請戦,甚至彼此爭吵起來。王景隆眼珠轉了轉,派了一名叫徐可欽的將軍上陣。
徐可欽武藝高強,是有名的猛將。眾人都知道他是王景隆的錶弟,兩人從小一起長大,共同學文習武,感情極為深厚。王景隆這是擺明要把功勞送給自己的錶弟,別人誰還敢爭呢?
徐可欽也知道這是錶哥的關照,又是感激又是驚喜,應了一聲,就打馬來到陣前,大喝道:“禁軍大將徐可欽在此,朱傳宗,你還不下馬投降。”
這一聲大吼震得場上嗡嗡作響。眾人看着徐可欽威猛的身形,一丈多長的大矛,都是暗暗吃驚。知道徐可欽武藝的人,更是不看好朱傳宗,覺得朱傳宗肯定不是對手。
朱傳宗毫不在意,微微一笑道:“龐來孝弄權誤國,倒行逆施,我奉皇上旨意鏟除佞臣,何來反賊之說?倒是你們為虎作伥,被人利用還不自知,我勸你們還是棄暗投明吧。”
徐可欽氣得大罵道:“胡說八道,看矛!”
挺起長矛,拍馬直衝過來,那長矛舞得跟一條巨大銀蛇似的,朝朱傳宗麵門就刺。
王景隆看錶弟威風,也覺得臉上有光,得意道:“給徐將軍擂鼓助威!”
手下士兵忙擂起戦鼓,觀戦的將士也是大聲叫好,氣勢如虹。
色友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