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英國人說得好:“世間無永恒的朋友,隻有永恒的利益。”那花榮與曹雲龍雖然明爭暗鬥,但對於徐有亮的到來,他們卻是感到了共同的威脅,所以花榮一到曹雲龍的火龍關,兩人便一拍既合,要設法誣有亮造反。
這兩個一連給馮慶上了好幾道折本,都是說徐有亮在白龍關日日練武,又陰與舊部往來頻繁,圖謀不軌。
俗話說:拳不離手,曲不離口。那徐有亮本是一員武將,雖然作了逍遙王,自幼養成的練武習慣卻不曾稍改,每日晨起,並定練拳練槍,以強筋健體。
又雲,天下哪個不有叁朋四友?徐有亮孤身一個,平日尋幾個熟識的友人聊些風月之事也是有的。
不過練武和會友到了花、曹兩個的口中,這便有了通同謀反的嫌疑。
起初,馮慶見到花、曹的奏折,也是十分擔心,但陶秀英勸他說,此時天下最可忌憚者不是徐有亮,而是花榮,因此馮慶見了這些折本,隻當不知,卻悄悄把花、曹兩個誣陷徐有亮的消息散布出去,原以為此舉定會激怒徐有亮,使他以同樣的方式構陷花榮,哪知徐有亮知道此事,不僅沒有構陷花榮和曹雲龍,反而越發想要棄爵逃走。
馮慶等了許久,花、曹的折子越多,心中便難免對陶秀英的判斷產生疑慮,終於忍耐不住,來個順坡騎驢,傳一道密旨給花榮,叫他將徐有亮拿了,就地正法!
為何不把徐有亮拿進京來,反而就地正法?馮慶也知徐有亮謀反缺乏證據,若是送進京來,審是不審?不如裝聾作啞,叫花榮把他糊塗殺了,將來萬一有人追起根兒來,就都賴在花榮頭上,隻說自己受花榮蒙蔽就是了。
卻說那花榮,得了馮慶密旨,立即點起兩百枭刀手,奔徐有亮王府而來。
圍住王府,叫開府門,進內一搜,卻不見徐有亮蹤影,叫了近身服侍的宮女來問,說徐有亮一清早便帶了叁、五十個侍衛郊外狩獵未歸。(看精彩成人小说上《小黄书》:https://xchina.site)
花榮問名徐有亮去關內狩獵,急忙重新點了二百騎兵,開了關城,向關內而來。
花榮知道徐有亮被擒之時,身邊並無自己的兵將,所以所有身邊侍候之人都是馮慶安排的,也是為了監視有亮的行蹤,故爾並不耽心。她一路詢問,有知道的說有亮一行往北邊山裡去了,急忙在後追趕。
直追到山裡,見那群侍衛正在大路邊相互埋怨。
花榮近前詢問,都道逍遙王走失了。
花榮頓足道:“這厮走了!”忙叫近處莊裡尋了個向導來問,都說這片林子並無通山裡之路,隻是西邊有條小路通向南邊大路。
花榮算計着徐有亮走了不過半個時辰,定走不遠,急忙派人快馬回白龍關,傳令所轄各州縣捉拿反賊徐有亮,一麵親自率那二百騎兵並那監視徐有亮的數十侍衛往那小路上趕來。
路上遇見茶棚酒肆詢問,果然有武士裝扮的人騎馬向南走了,乃邊問邊追,一直向南而來。
追了有半日,徐有亮轉向西而來,知他要去青龍關,花榮道:“前麵有梅河攔路,他定不能走脫。”追至河邊,不見蹤影,隻見一條小路沿河向南,似有馬蹄足迹,花榮又命沿河追趕,卻見那蹄印返回東邊去了。
花榮又派了人去上下渡口傳令,嚴密盤查,勿叫走了徐有亮,自己仍緊追不舍。
看看天黑,追到玉龍崗,花榮使人打探,道那徐有亮過崗去了,花榮知道南邊就是曹雲龍的地盤,怕那徐有亮走了,也不顧天晚,向南又趕。追過了玉龍崗,已是半夜,見了一處鎮店,向人打聽,卻無人見徐有亮。
花榮道:“這厮定在崗上過夜,待我守住南邊路口,那徐有亮必成甕中之鼈,無處可逃了。”
原本花榮隻是誣陷徐有亮謀反,沒想到徐有亮先走了,這一走,雖然花榮沒有能夠殺掉徐有亮,卻也坐實了徐有亮的罪名:若無反意,因何而逃?!
花榮記起,來時的路上,仿佛見過一座小廟,徐有亮大約是留宿廟中了,便留下百名騎兵並眾侍衛守住道口,自己率了其餘兵丁重回玉龍崗。
向回走了叁十幾裡,果見山凹子裡有一座小小道觀,觀門上匾額寫着“靜心觀”叁字。
花榮打馬上前,命軍卒叫開山門,裡麵出來一個十二、叁歲小道姑,睡眼惺鬆道:“無量天尊。何人半夜敲門?”
花榮打個禀手道:“道長請了。我乃北青龍王是也,可有生人到此麼?”
“生人?女千歲便是生人,還找那個?”
“我正有公務在身,要抓朝廷欽犯徐有亮,請問道長,此人躲在何處?”
小道姑道:“千歲差矣,既然是欽犯,小觀怎敢收留,又豈知他躲在何處?”
“可否讓本王入觀一搜?”
“這個,待小道問過師父再說。”小道姑將門一閂,入觀而去。
過了一刻,觀門復開,有一老道姑,仙風道骨,立於門前,打個揖手道:“不知北青龍駕到,未及遠迎,請千歲恕罪。”
色友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