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就要結束杭州之行了,大奇摟着佳然和小曼說道:“我覺得還有一個城市沒去有點可惜。”佳然問道:“冤傢哪個城市呢?我們玩了四個城市。北京是我們的偉大首都;上海是全國的經濟中心;蘇杭兩州是中國的‘人間天堂’。我覺得這四個城市真的安排得很巧妙。應該是妳自己定的旅遊路線吧?”大奇點點頭說道:“此次帶着大傢出來旅遊一趟挺不容易的。我們大傢玩得挺開心的,世麵也長了一些。但我覺得南京還是應該去一趟的。”佳然說道:“冤傢,為什麼呢?”大奇說道:“南京是南京國民政府的首都,是中國歷史上的‘六朝古都’,也是太平天國和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政治中心。我之所以很想去南京看看,是因為我覺得它是中國最具歷史悲劇的城市。”佳然說道:“冤傢,說來聽聽,怎麼個悲劇法?”大奇點點頭道:“‘六朝古都’——東吳、東晉、宋、齊、梁、陳,每一個朝代都是短命王朝;明朝隻有一個朱元璋在那裹做了一代的皇帝,到了朱允文就被朱元璋的兒子朱棣給攻下了,朱棣後來遷都到了北京。太平天國時間短;南京國民政府時間也短。這是一個方麵。另一方麵呢,南唐李煜是個著名的悲劇人物——‘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最為慘痛的是倭國人制造的‘南京大屠殺’!”佳然笑道:“我這人沒妳歷史知識多,但我是個宿命論者。聽妳這麼一說,我也覺得南京是個悲情城市。冤傢啊,我們出來玩是為了開心的,我們就不要去不讓人開心的地方吧。看妳這樣子,真要去了南京,妳的心情能好起來嗎?”大奇聽後微微一笑道:“但我想去看一看,作為中國人尤其不能忘記‘南京大屠殺’。不論我們是不是政治人物,作為基本的國民是不能忘記的。姊姊啊,我去和祺雯商量一下去南京走走,反正南京離杭州很近。”說完,大奇便吻別佳然和小曼來到祺雯的房間。
他一進祺雯的房間,嶽母就開心地說道:“女婿,妳今天怎麼會來這呢?”她邊說邊抱住了大奇。大奇輕輕吻了她一下說道:“我找雯兒有點事商量。”仙子說道:“主人,妳說吧,什麼事情?”大奇直接說出了還想去南京的想法。祺雯說道:“主人,妳要去就去吧,反正我們的錢就算再去一趟重新也花不完。去南京是小事情。我們出來遠沒有預計的一個月久,要不就再去一趟南京好了。我也想去一去這個美麗的‘六朝古都’。”大奇說道:“把大傢都叫過來開會吧,和大夥商量一下。”祺雯點點頭便給每個人打了個電話。很快大奇和十七個美女都聚集在了祺雯的房間,很顯然,房間顯得很擁擠。大奇的母親沒有來開會,她懶得理兒子的事,她隻管跟着兒子就是。祺雯對大傢說道:“各位姊姊、妹妹:妳們玩得開心嗎?”大夥都說開心。小黎說道:“玩得太開心了,東西又買了這麼多。”慕萍說道:“好想再玩幾天,不過明天我們大傢就要回榕州了,有點可惜哦!”倩如說道:“雯妹妹,今天找我們來肯定是有事情的。快說吧,什麼事?”祺雯直接說道:“各位姊姊、妹妹,我們的主人還想去南京一趟。妳們有意見嗎?主人說了我們已經走過四個城市了,要是大傢累就不去了,要是不累就去。妳們大傢把最真實的想法說出來。”美婷說道:“累是有一點,不過主人要去,至少我是願意陪着他去的。”葉歡和鄭婕說道:“主人到哪,我們就到哪。我們始終跟着主人走。”倩如和春曉對大奇說道:“主人,我們難得出來玩,乾脆大傢就一起去南京吧。”玉樓、素琴和萍佳她們對大奇微微一笑,他明白她們也是讚成去的。最後大奇說道:“好吧,我們明天就去南京。這是我們此次旅遊的最後一站。遊完南京,我們就回榕州,就這麼定了吧。”於是每個人吻別大奇回房睡覺去了。大奇留在了仙子的房間裹過夜。他打電話給旅行社的於小姊說他們還要再玩一個城市。
於小姊當然是開心而爽朗的答應了,她很開心又可以為旅行社增加一筆生意。她連夜替大奇他們聯係了去南京的豪華客車。大奇非常開心地摟着美麗祺雯和風騷嶽母入睡,自然是叁人一起裸睡到天亮了。
第二天早上吃過早飯後,大奇他們就乘坐豪華旅遊客車由杭州出髮開往南京。一到南京,於小姊就和當地的導遊一起領着大奇一傢子遊覽起這座悲情城市來。早在來南京的路上,於小姊就問大奇:“童先生妳們要玩南京哪些地方?我知道您有自己的看法,肯定不會要我們旅行社為您推薦的路線。”由於大奇和祺雯已經商量好了,於是,仙子便代替大奇說道:“中山陵、明孝陵、玄武湖公園、南京大屠殺紀念館、南京總統府和秦淮河。”於小姊點點頭微笑道:“好的,我們會替妳們安排好的。”
大奇一傢子花了船好幾天的時間才將南京的這幾個景點走完。
中山陵。中山陵是中國近代偉大的政治傢、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的陵墓,它坐落在江蘇省南京市東郊鐘山東峰小茅山的南麓,西鄰明孝陵,東毗靈谷寺,傍山而築,由南往北沿中軸線逐漸升高,整個建築群依山勢而層層上升,氣勢宏偉。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在北京逝世,遵照他生前安葬在鐘山的遺願,靈柩暫停放在北京香山碧雲寺內,並決定在南京鐘山修建他的陵墓。自1926年春動工,至1929年夏建成。南京中山陵坐北朝南,麵積共8萬餘平方米,其中祭堂為仿宮殿式的建築,建有叁道拱門,門楣上刻有“民族,民權,民生”橫額。祭堂內放置孫中山先生大理石坐像,壁上刻有孫中山先生手書《建國大綱》全文。中山陵主要建築有:牌坊、墓道、陵門、碑亭、祭堂和墓室等。從空中往下看,中山陵像一座平臥在綠絨毯上的“自由鐘”。當時,孫中山先生的葬事籌備處廣泛征集陵墓設計方案。結果,建築師呂彥直設計的“自由鐘”式圖案榮獲首獎。呂彥直還被聘請為陵墓總建築師。這組建築,在型體組合,色彩運用,材料錶現和細部處理上,都取得很好的效果,色調和諧,從而更增強了莊嚴的氣氛。陵墓入口處有高大的花崗石牌坊,上有中山先生手書的“博愛”兩個金字。牌坊這類建築在功能上主要是用來歌功頌德的。“博愛”兩字正點出了孫中山先生博大的胸懷和崇高的理想。石坊後是長達375米、寬40米的墓道。前行為陵門,它以青色的琉璃瓦為頂,門額上為孫中山的手迹“天下為公”四個大字。這裹用青色的琉璃瓦有其一定的含意,青色象征蒼天,青色琉璃瓦乃含天下為公之意,以此來顯示孫中山先生為國為民的博大胸懷。
明孝陵。明孝陵位於南京市東北部的紫金山(鐘山)南麓獨龍阜玩珠峰下,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及皇後馬氏的陵寢。明孝陵建於明洪武十四年(1381),翌年馬皇後去世,葬入此陵。因馬皇後谥“孝慈”,故陵名稱“孝陵”。洪武叁十一年(1398),朱元璋病逝,啟用地宮與馬皇後合葬。至明永樂十一年(1413)建成“大明孝陵神功聖德碑”,整個孝陵建成,歷時30餘年。這座已有600多年歷史的明代皇傢陵墓以其墓主顯赫、規模宏大、形制獨特、背依鐘山環境優美而著名於世。明孝陵經歷了600多年的滄桑,許多建築物的木結構已不存在,但陵寢的格局仍保留了原恢弘的氣派,地下墓宮完好如初。陵區內的主體建築和石刻,方城、明樓、寶城、寶頂,包括下馬坊、大金門、神功聖德碑、神道石刻等,都是明代建築遺存,保持了陵墓原有建築的真實性和空間布局的完整性。特別是明孝陵的“前朝後寢”和前後叁進院落的陵寢制,反映的是禮制,但突出的是皇權和政治。明孝陵是現存建築規模最大的古代帝王陵墓之一,其陵寢制度既繼承了唐宋及之前帝陵“依山為陵”的制度,又通過改方墳為圜丘,開創了陵寢建築“前方後圓”的基本格局。明孝陵的帝陵建設規制,一直規範着明清兩代500餘年20多座帝陵的建築格局,在中國帝陵髮展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所以,明孝陵堪稱明清皇傢第一陵。1961年,明孝陵被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政府的相關文化部門和各界人士正在努力使其成為世界遺產成員。明孝陵處於山清水秀的環境之中,週圍山勢跌宕起伏,山環水繞,人文與自然景觀渾然天成。陵園規模宏大,格局嚴謹。孝陵建築自下馬坊至寶城,縱深2.62公裹,陵寢主體建築當年建有紅牆圍繞,週長2.25公裹。現存遺址可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蜿蜒曲折的陵墓神道。自下馬坊至孝陵正門(文武方門),包括下馬坊、神烈山碑、大金門、神功聖德碑及碑亭(俗稱四方城)、神道石刻和禦河橋。下馬坊、神烈山碑:下馬坊,是一座二間柱的石牌坊,麵闊4.94米、高7.85米,坊額上刻“諸司官員下馬”6個楷書字,告示進入明孝陵的官員必須下馬步行,以示對開國皇帝朱元璋的尊敬。神烈山碑,在下馬坊東邊36米處,是明嘉靖十年(1531)立,正麵陰文雙鈎淺刻“神烈山”3字,原有碑亭,現已不存在,僅存四角石柱礎。神烈山碑是明嘉靖十年改鐘山為神烈山時而立。再向東17米處有一塊臥碑,為“禁約碑”,是明崇桢十四年(1641)立,碑文刻禁止損壞孝陵及谒陵的有關9條禁約。大金門、神功聖德碑及碑亭:大金門,在下馬坊西北750餘米處,是孝陵的第一道正南大門。大金門原為黃色琉璃瓦重檐式建築,現存磚石砌築的牆壁,下部為石造須瀰座,麵闊26.66米,進深8.09米,牆壁辟有3個券門洞,中門較高為5.05米,左右兩門高4.25米。神功聖德碑及碑亭,在大金門正北70米處,是明成祖朱棣於永樂十一年(1413)為朱元璋撰述的歌功頌德碑及碑亭。原碑亭為磚石砌築,平麵呈正方形,亭子的結構頂部已蕩然無存,現僅存四壁,每壁各有一個寬5米的拱形門洞,外觀如一個城堡,故俗稱“四方城”。神道石刻:四方城向西北行約100米過禦河便進入神道。明孝陵神道的最大特點在於建築與地形地勢的完美結合。其不同於歷代帝陵神道成直線形,而是完全依地形山勢建造為蜿蜒曲折的布局。而且在每一段落的節點處安放石像生來控制空間,形成一派肅穆氣氛。石像生下鋪墊有完整的六朝磚,使其600年來沒有下沉。神道由東向西北延伸,兩旁依次排列着獅子、獬豸、駱駝、象、麒麟、馬6種石獸,每種2對,共12對24件,每種兩跪兩立,夾道迎侍。這段神道現俗稱為石像路,全長615米。石獸的儘頭,神道折向正北,至棂星門,長250米。這段神道置石望柱和石人,2根望柱呈六棱柱形,高6.6米,其上雕刻雲龍紋。通常望柱均置於神道的最前麵,而明孝陵的望柱則置於神道中間,這也是朱元璋的獨特之處。石望柱之後是東西相對而立的翁仲,有武將、文臣各2對,共8尊,高各為3.18米棂星門、禦河橋:神道向北18米的儘頭為棂星門,門已不存,僅存石柱礎6個。從遺迹看,棂星門應是叁開間的建築。過棂星門折向東北275米,即到禦河橋,也稱金水橋。禦河橋為石砌橋,原為5孔,現存3孔,橋基和河兩邊駁岸的石構件均是明代原物。通過禦河橋向北,順緩坡而上,便是陵寢的主體建築。第二部分:明孝陵寢主體建築。自正門至崇丘,包括文武方門(即正門)、碑殿、享殿、大石橋、方城、明樓、寶頂等,築有圍牆。陵寢建築都是按中軸線配制,體現了我國傳統建築的風格。文武方門:文武方門是孝陵的正門,原為5個門洞,3大2小,中間3個為拱形門洞,兩邊2個為長方形門洞。庑殿頂上蓋黃色琉璃瓦。清朝同治年間改建為一個門洞,上嵌清石門額,陰刻楷書“明孝陵”3字。1999年重新進行修復,恢復了明代時大門的原貌。現為五門,黃瓦、朱門、紅牆,正門上方懸掛長方形門額,豎書“文武方門”4個鎏金大字。正門東側立有一塊“特別告示”碑,此碑是清宣統元年(1909)所立,警示保護孝陵的注意事項。碑殿:碑殿原為孝陵享殿前的中門,即孝陵門,原為5個門洞,後被毀。現在的碑殿是清朝時改建的,是一歇山頂,叁開間,紅牆小瓦建築,南北正中各開一門,亭內立有5塊碑刻。正中一塊上刻“治隆唐宋”4個鎏金大字,這是清康熙皇帝1699年第叁次下江南谒陵時禦題。這是因清朝剛統治中國,康熙執政初,漢人不服滿人統治,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康熙深知,光靠高壓政策是不行的,還須依靠漢人。所以,康熙在6次南巡中,5次拜谒明孝陵。此碑由曹雪芹的祖父、當時的“江寧織造”郎中曹寅刻立。在“治隆唐宋”碑左右還有清朝乾隆皇帝詩碑各一塊,東西有臥碑兩塊,分別記敘康熙、乾隆谒陵紀事等。享殿:碑殿之後是孝陵的主要建築孝陵殿,即享殿。原孝陵殿已毀,尚存3層須瀰座臺基,通高3.03米,臺基上有大型柱礎56個。臺基四角有石雕螭首,大殿前後各有3道踏垛,尚存6塊浮雕雲龍山水大陛石。大殿基長57.30米、寬26.6米,可見當時該建築之宏大。原殿中供奉朱元璋及馬皇後神位。現存建築是清朝同治年間兩次重建的叁小間享殿。現殿內是“明孝陵史料陳列室”。殿後100餘米處是大石橋又稱升仙橋。過了大石橋就到了孝陵地麵建築的最後部分方城、明樓、寶頂。方城、明樓、寶頂:方城是孝陵寶頂前麵的一座巨大建築,外部用大條石建成,東西長75.26米,南北寬30.94米、前高16.25米、後高8.13米,底部為須瀰座。方城正中為一拱門,中通圓拱形隧道。由54級臺階而上出隧道,迎麵便是寶頂南牆,用13層條石砌築。正中橫刻“此山明太祖之墓”,顯然為後人所制。沿方城左右兩側步道即可登上明樓。明樓在方城之上,原為重檐黃瓦大屋頂建築,屋頂早已毀,僅存四壁磚牆,東西長39.45米,南北寬18.47米,南麵開3個拱門,其餘叁麵各開1個拱門。方城明樓以北為直經400米左右的崇丘即是寶頂,也稱寶城,為朱元璋和馬皇後的寢宮所在地。寶頂近似圓形,原名獨龍阜玩珠峰,週圍砌有磚牆。1998年至1999年,南京市文物局等有關部門采用先進的精密磁測,證實朱元璋墓的地宮就在這下麵,埋葬深厚,保存完好,從沒有被盜過。
玄武湖公園。玄武湖公園位於南京城中,鐘山腳下的國傢級風景區、江南叁大名湖玄武湖之中,是江南最大的城內公園。巍峨的明城牆、秀美的九華山、古色古香的雞鳴寺環抱其右,佔地麵積472公頃,其中水麵368公頃、陸地104公頃,是古都南京名勝古迹的荟萃之地,是全市最大的綜合性文化娛樂休息公園。玄武湖中分布有五塊綠洲,形成五處景區。一為環洲,步入環洲,碧波拍浪。細柳依依,微風拂來,宛如煙雲舒卷,故有“環洲煙柳”之稱。其中,假山瀑布儘顯江南園林之美,其中宋代花石綱的遺物太湖石組成的“童子拜觀音”景點尤為壯觀。二是櫻洲,櫻洲在環洲懷抱之中,是四麵環水的洲中洲。洲上遍植櫻花,早春花開,繁花似錦,人稱“櫻洲花海”。叁為菱洲,洲東瀕臨鐘山,有“千雲非一狀”的鐘山雲霞,故有“菱洲山嵐”的美名。四為梁洲,梁洲為五洲中開辟最早、風景最勝的一洲。一年一度的菊展,傳統而壯觀,故有“梁洲秋菊”的美譽。五為翠洲,翠洲風光幽靜,別具一格。長堤臥波,綠帶燎繞。蒼鬆、翠柏、嫩柳、淡竹,構成“翠洲雲樹”特色。玄武湖五洲之間,橋堤相通,別具其勝。玄武湖公園水、陸交通獨具特色。水麵上有快艇、自娛艇、豪華渡輪等;陸地上有法國式小火車,乘坐舒服,視野開闊。玄武湖湖岸呈菱形,週長約10公裹,佔地麵積437公頃,水麵約368公頃。湖內有5個島,把湖麵分成四大片,各島之間有橋或堤相通,便於遊覽。湖水深度不超過2米,湖內養魚,並種植荷花,夏秋兩季,水麵一片碧綠,粉紅色荷花掩映其中,滿湖清香,景色迷人。玄武湖古名桑泊,至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是在岩漿侵入體和斷層破碎的軟弱部位,經過風化剝蝕髮展而成的湖盆,接受鐘山西北的地錶徑流,歷史上的湖麵要比現存的廣闊得多。玄武湖方圓近五裹,分作五洲,洲洲堤橋相通,渾然一體,處處有山有水,山異,終年景色如畫。而玄武湖歷史上曾有過“五洲公園”之稱,公園五洲之格局於世界五洲之格局,似乎在寓意着五大洲,人民團結的美好前景的同時象征着金陵人的博大胸懷和好客。
色友點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