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廣告
關閉廣告
感謝廣告商的支持幫助我們維持運營
請點撃廣告後繼續浏覽(24 小時內不再出現)

《肉蒲團》

成人小說

《小黃書》手機APP下載
肉蒲團

小說搜索

肉蒲團
第二章 老頭陀空張皮布袋 小居士受坐肉蒲團
文字大小
文字大小
文字大小
文字大小

說話元朝至和年間,括蒼山中有一個頭陀,法名正一,道號孤峰。他原是處州郡學一個有名諸生。隻因性帶善根,當其在襁褓之中不住的咿咿晤晤就像學生背書一般。父母不解其故。有個行腳僧上門抄化,見了鬟抱在手中,似啼非啼似笑非笑。僧人聽之說他念的是《楞嚴大藏真經》,此子乃高僧轉世。就回他父母乞為弟子。父母以為妖言,不信。大來教他讀書,過目成誦。但功名之事非其所願,屢次棄儒學佛,被父母痛懲而止。不得已出來應試,垂髫就入泮,入泮就幫補。及至父母亡後,他待二年服阙,將萬金傢產盡散與族人。自己縫一個大皮袋,盛了木魚經藏等物,落去頭發,竟入山修行。知道者稱為孤峰長老,不知道的隻叫他做皮布袋和尚。與眾僧不同,不但酒肉淫邪之事戒得甚堅。就於僧傢本等事業之中也有叁戒。那叁戒是:不募緣,不講經,不住名山。人問他為什麼不募緣,他道:“學佛之事大抵要從苦行入門。須勞其筋骨,餓其體膚,使飢寒之慮日迫。飢寒之慮日迫則淫慾之念不生,淫慾之念不生則穢濁日去,清靜日來。久之自然成佛。若還不耕而食,不織而衣,終日靠着施主拿來供養。腹飽則思閒歩,體暖則爰安眠。閒歩而見可慾,安眠即成夢想。無論學佛不成,種種入地獄之事不求而自至矣。我所以自食其力,戒不募緣。”人問他為什麼不講經,他道:“經忏上的言語是佛菩薩說出來的,除非是佛菩薩才解得出。其餘俗口講經,尤如癡人說夢。昔陶淵明讀書不求甚解。夫以中國之人讀中國之書,尚且不敢求甚解,況以中國之人讀外國之書,而再妄加翻譯乎?我不敢求為菩薩之功臣,但免為佛菩薩之罪人而已。以此知愚守拙,戒不講經。”人又問何不住名山,他道:“修行之人須要不見可慾,使心不亂。天下可慾之事不獨聲色貨利。就是適體之清風,娛情之皎月,悅耳之禽鳥,可口之薇蕨,一切可愛可戀者皆是可慾。一居勝地,便有山靈水怪引我尋詩,月姊風姨攪人入定,所以如名山讀書者學業不成,如名山學道者名根難淨。況且哪一處名山沒有燒香的女子隨喜的仕官?月明翠柳之事乃前車也。我所以撇了名刹來住荒山,不過要使耳目之前無可沽滯的意思。”問者深服其言,以為從古高僧所未發。他因有此叁戒,不求名而名日彰。遠近之人發心皈依者甚眾,他卻不肯輕收第子,要察他果有善根絕無塵念者,方才剃度。略有一毫信不過,便拒絕不收。所以出傢多年,徒弟甚少,獨自一個在山澗之旁構幾間第屋,耕田而食,吸泉而飲。

一日,秋風蕭瑟,木脫蟲吟。和尚清晨起來,掃了門前落葉,換了佛前淨水,裝香已畢,放下蒲團,就在中堂打坐。忽有一少年書生,帶兩個傢童走進門來。那書生的儀錶生得神如秋水,態若春雲。一對眼睛比他人更覺異樣光焰。大約不喜正觀扁思邪視,別處用不着,唯有偷看女子極是專門。他又不消近身,隨你隔幾十丈遠,隻消把眼光一瞬,便知好醜。遇者好的就把眼色一丟。那婦人若是正氣的,低頭而過,不着到他臉上來,這眼光就算是丟在空處了。若是那婦人與他一樣毛病的,這邊丟去,那邊丟來,眼角上遞了情書,就開交不得了。所以不論男子婦人,但生下這種眼睛就不是吉祥之兆,喪名敗節皆由於此。看官們的尊目若有類此的不可不慎。彼時這書生走進來,對佛像拜了四拜,對和尚也拜了四拜,起來立在旁邊。和尚起先在入定之時不便回禮,待完了工課方才走下蒲團,也深深回了四拜。敘坐已定,就問其姓名。書生道:“弟子乃遠方之人,遊蘇浙中,別號‘未央生’。聞師父乃一代高僧兩間活佛,故此齋戒前來,□仰說話。”

你道那和尚問其姓名他為何不稱名道姓,卻說起別號來?看官要曉得元來之時士風詭異,凡是讀書人不喜稱名道姓俱以別號相呼。故士人都有個錶德,有稱為“某生”,有稱為“某子”,有稱為“某道人”。大約少年者稱生,中年者稱子,老年者稱道人。那錶德的字眼也各有取義,或是情之所鐘,或是性之所近,隨取二字以命名,隻要自己明白,不必人人共曉。書生隻因性耽女色,不善日而喜夜,又不喜後半夜而喜前半夜,見《詩經》上有“夜未央”之句,故此斷章取意名為“未央生”。

當時和尚見他稱譽太過,愧不敢當,回了幾句謙遜的話。其時瓦噹之中齋飯已熟,和尚就留他吃了晨齋。兩個對坐談禅,機鋒甚合。原來未央生性極聰明,凡叁教九流之書無不流覽。這禅機裡麵別人千言萬語參不透的,他隻消和尚提頭一句就徹底了然。和尚心下暗想道,好個有知識的男子,隻怪造物賦形有錯,為何把一副學佛的心胸配一個作孽的相貌?我看他行容舉止分明是個大色鬼,若不把他收入皮布袋中,將來必到鑽穴逾牆,釀禍閨阃。天地間不知多少婦人受其塗毒。我今日見了這悖亂之人而不為眾人瀰亂,非茲悲之道也。就對他道:“貧僧自出傢以來閱人多矣。那些愚夫愚婦不肯向善的固不足道,就是走來參禅的學士,聽法的宰官也都是些門外漢,能悟禅機的甚少。誰想居士竟有如此靈明,以此學禅不數年可登叁味。人生在世,易得者是形體,難得者是性資。易過者是時光,難過者是劫數。居士帶了作佛的資性來,不可走到鬼魅的路上去。何不趁此朝氣未散之時,割除愛慾,遁入空門。貧僧雖是俗骨凡胎,猶堪作他山之石。果能發此大願,力注此大因果,百年後上可配享於僧伽,下亦不至聽命於羅刹。居士以為何如?”未央生道:“弟子歸禅之念蓄之已久,將來少不得要歸此法門。隻是弟子尚有二願未酬,難於擺脫。如今年紀尚幼,且待回去畢了二事,安享數年。到那時然後來摩頂皈依,未為晚也。”

和尚道:“請問居士有哪二願?莫非是要策名天府,下酬所學?立功異域,上報朝廷麼?”未央生搖頭道:“弟子所願不是這二事。”和尚道:“既不是這二事,但所願者畢竟是何事?”未央生道:“弟子所願者乃是自己力量做得來的,不是妄想的事。不瞞師父說,弟子讀書的記性,聞道的悟性,行文的筆性,都是最上一流。當今的名士不過是勉強記誦,移東換西,做幾篇窗稿,刻一部詩文,就要樹幟詞壇,縱橫一世了。據弟子看來那是假借,要做真名士畢竟要讀盡天下異書,交盡天下奇士,遊盡天下名山,然後退藏一室,著書立言傳於後世。幸而掛名兩榜,也替朝廷做些事業,萬一文福不齊老於墉下,亦不失為千古之人。故此弟子心上有私語二句道:要做世間第一個才子,……”和尚道:“這是第一句了。那第二句呢?”未央生待開口又復吞聲不好說出的意思。和尚道:“第二句居士既然怕講,待貧僧替說了吧。”未央生道:“弟子心上的事師父那裡說得出?”和尚道:“貧僧若說不着,情願受罰。隻是說着了,居士不要假推不是。”未央生道:“師父若說得着,不但是菩薩又是神仙了,豈敢遁詞推托?”和尚不慌不忙道:“是‘要娶天下第一位佳人’”。

未央生聽了不覺目瞪口呆,定了半晌,方才答道:“師父真異人也!這兩句私語是弟子心上終日念的,師父竟像聽見了一般,一口就着着了。”和尚道:“豈不聞人間私語天聞若雷乎?”未央生道:“論起理來,情慾之言本不該對師父講。今師父既猜着,弟子不敢瞞師父說弟子道心尚淺,慾念方深。從古以來‘佳人才子’四個字再分不開,有了才子定該有佳人作對,有了佳人定該有才子成雙。今弟子的才華且不必說,就是相貌也不差。時常引鏡自照,就是潘安、衛介生在今時,弟子也不肯多讓。天既生我為才子,豈不生一個女子相配?如今世上若沒有佳人則已,倘或有之,求佳耦者非弟子而誰?故此弟子年過二十尚未定親,是不肯辜負才貌的意思。待弟子回去覓着佳人成了配偶,生一子以繼宗祧,那時節良願已酬無復他想,不但自己回頭,亦當勸化室人同登彼岸。師父以為何如?”和尚聽了冷笑道:“這等看來居士的念頭一毫不差,隻是生人造物的天公有些不是。若把一副醜陋形骸付與居士,居士具一點不昧之靈,或者能於正果。所以古來之人常有瘌疾痫症,手折足翹,因受天刑而成仙。仙人也就是這種道理。居士隻因賦形之時天公忒驕縱了些,就如父母愛子一般,幼少之時唯恐損傷皮肉,惱壤性情,不忍打他一下,罵他一句。兒子大來,隻說皮肉性情是天地生成的,父母養就的,所以任意去為非作歹。犯下罪來受官府之鞭笞,遭朝廷之邢戮,方恨父母驕縱太過,至有今日。這副細異皮肉、驕縱性情不是好祥瑞也。居士因你的相貌是第一個才子就要去尋第一位佳人,無論佳人可得不可得,就使得了一位,隻恐這一位佳人額角上不曾注寫‘第一’的兩個字。若再見了強似他的,又要翻轉來那好的。這一位佳人若與居士一般生性,不肯輕易嫁人要等第一個才子,居士還好娶來作妾。萬一有了良人,居士何以處之?若千方百計必要求遂所願,則種種墮地獄之事從此出矣。居士還是要墮地獄乎?上天堂乎?若甘心墮地獄,隻管去尋第一位佳人。若要上天堂,請收拾了妄念,跟貧僧出傢。”

請點撃這裡繼續閱讀本文

色友點評

  • 任何人都可以發錶評論,注冊用戶會顯示昵稱,未注冊用戶會顯示所在國傢;
  • 本站崇尚言論自由,我們不設審查,但對以下情況零容忍,違反者會受到封號乃至封禁 IP 的處罰:
    • 發廣告(任何出現他站網址或引導進入他站的都會被視為廣告);
    • 暴力、仇恨或歧視言論;
    • 無意義的灌水;
    • 同一主題請以回復方式發錶在一篇評論中,禁止發錶多個評論影響其他色友閱讀;
    • 收起戾氣,文明討論;
快速導航

當前網址二維碼

復制當前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