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德自得孔明,相待甚厚,常以師禮事之。關、張不悅:“量孔明不過一書生,未必有甚才學。哥哥何必如此?”
劉備曰:“智賴諸葛,勇需二弟。孔明於我如水也,賢弟勿多言。”諸葛亮亦知關、張二人不服,遂於博望坡笑談之際,大敗夏侯惇十萬之眾。至此,新野諸人方知其才智不讓呂望、張良,不敢不聽孔明將令。
曹操知諸葛亮已歸劉備,又新破夏侯惇;劉錶、孫權虎據荊襄,誠心腹之患也。即傳令起大兵五十萬,掃平江南:令曹仁、曹洪為第一隊,張遼、張合為第二隊,夏侯淵、夏侯惇為第叁隊,於禁、李典為第四隊,操自領諸將為第五隊:每隊各引兵十萬。又令許褚為折沖將軍,引兵叁千為先鋒,薄福州。時劉錶已病。
聞訊吃驚不小,慾令玄德輔佐長子劉琦為荊州之主。夫人與蔡瑁合謀,關閉內門掩人耳目,把守外門據住劉琦。琦於門外大哭一場,復回江夏;錶望長子不至,亦大叫數聲而亡——可憐劉錶、劉琦父子祖居荊襄,終因懦弱無能,致使數十年之基業旦夕歸他人矣!
劉錶既死,蔡瑁遂立次子琮,與蔡夫人議獻荊州。曹軍已近襄陽,劉琮早將降書送至。曹操深患劉備,令曹仁、曹洪先往新野。孔明故技重施,復用火攻,殺得曹兵丟盔棄甲,即取新野百姓避於樊城。操大怒曰:“諸葛村夫,安敢如此!”
催動叁軍,漫山塞野,儘至新野下寨。傳令軍士一麵搜山,一麵填塞白河。
令大軍分作八路,一齊去取樊城。孔明謂玄德曰:“事急矣!可趁曹操立足未穩,速棄孤城,取襄陽安身。百姓願隨者,便同過江。”次日即令雲長安頓船隻,兩縣人民號泣而行。可憐天見了!妳看這:
扶老攜幼,將男帶女,滾滾渡河,兩岸哭聲不絕;哭爹喚母,保妻護子,滔滔江水,一派戰亂悲壯!為一人之故,興兵屠戮,致使百萬生靈塗炭,骨肉分離!
此皆曹操、劉備之大罪也!
玄德大恸曰:“為吾一人而使百姓遭此大難,吾何生哉!”慾投江而死,左右急救止。船到南岸,回顧百姓,有未渡者,望南而哭。玄德急令雲長催船渡之,方才上馬。軍民十餘萬,大小車數千輛,挑擔背包者不計其數。(看精彩成人小说上《小黄书》:https://xchina.site)
忽哨馬報曰:“曹操大軍已屯樊城,使人收拾船筏,即日渡江趕來也。”
眾將皆曰:“江陵要地,足可拒守。今擁民眾數萬,日行十餘裹,似此幾時得至江陵?倘曹兵到,如何迎敵?不如暫棄百姓,先行為上。”
玄德泣曰:“舉大事者必以人為本。今人歸我,奈何棄之?”
“劉備這厮,何不早死?尚且如此惺惺作態!曹操雖姦雄,亦不致濫殺無辜。
然百姓隨着劉備,追兵一到,玉石俱焚。所謂破巢之下,安有完卵乎?備慾見仁德於天下,實為沽名釣譽,收買人心,全不顧百姓死活也!劉備豈不知?其心之忍,可見矣!“
當日玄德自與簡雍、糜竺、糜芳同行。時已黃昏,至景山,玄德便教就此山紮住。至四更時分,隻聽得西北喊聲震地而來。劉備大驚,知曹軍已到,急急上馬。備止二千人,如何當得曹兵勢如山倒,大敗而走。曹軍追之甚急。虧得張飛刺斜裹殺條血路,護着玄德望東而走,至長闆橋一密林處暫歇。回顧左右,甘、糜二夫人及簡雍、糜竺、趙雲等眾均不見蹤影。
玄德不勝悲惶,歎曰:“十萬生靈,皆因我遭此大禍,雖草木之人,寧不悲乎?”
“可笑甚矣:劉備知曹軍一至,百姓難免遭殃,卻揚言”不忍棄之“——莫不是情知難逃此難,故意使百姓做墊背?再,古人雲:齊傢、治國、而後平天下。
劉備大敗之時,妻子傢眷均肯棄之不顧,如此小人還怎能庇護十萬百姓?不足憐也,此乃劉玄德之罪孽矣!“
隻見糜芳那厮帶箭而來,口中狂語道:“趙子龍反去投曹操也!”
玄德心中亦驚,曰:“不許胡說!大敵當前,豈可自亂軍心?”
糜芳曰:“我親眼見他投北去了。”
張飛急道:“他見我等力窮勢孤,去降曹操,以求富貴。”
玄德歎曰:“子龍從我於患難之間,心如鐵石,非富貴能動也。其中必有緣故,汝等不可妄言。”
翼德哪裹肯聽,叫道:“哥哥且少坐,待我去尋子龍,若當真降了曹操,這便一矛刺死!”玄德苦谏不聽,自領了叁、四十殘卒去了長闆橋。飛尋思一計,就令手下砍了樹枝縛在馬尾,來回奔走,揚起塵埃以為疑兵。
且說子龍自四更殺至平明,不見玄德、二夫人,心中暗想:“大哥把主母與小主人托付於我,今沒於亂軍之中,如何有臉麵去見主人?不若拼死尋來,雖死無恨。”隨軍止五十餘人。雲遂往北。行不數裹,撞見簡雍臥於草叢,身帶重傷。
雲即令軍士與馬騎了,護送簡雍去尋玄德。
子龍曰:“先生若見了主公,可告之:吾上天入地,好歹尋着主母與小主人;若尋不見,便死在亂軍中也,也無顔去見大哥了!”簡雍失驚,慾止之,雲已去得遠了。雍隻得速回長闆橋。
趙雲一路沖殺,竟至長闆坡,尋着甘夫人。夫人見了子龍,放聲大哭:“吾與糜夫人被曹軍沖散,幸得藏於百姓中,方才脫身。糜夫人抱着阿鬥,已不知去向!”子龍亦甚傷感。
忽有曹仁部將淳於導押糜竺過此,雲速殺之,護着二人徑奔長闆橋。早見張飛那厮立於橋上大喝:“子龍,妳如何反我哥哥?”
趙雲曰:“我因尋小主人不見,故幾番沖殺尋覓。何言造反?”
甘夫人道:“叁弟不得胡來,若非子龍,我與糜竺兄長已為曹軍擒矣!”雲將夫人與糜竺托於張飛,復回舊路,去尋糜夫人與阿鬥。
“可憐!子龍如此忠勇英豪,竟也遭人誹謗。糜芳小人,無知無恥,後來內反荊州正是此人!
今幾慾送死趙雲。張飛莽漢,不足道哉:與子龍情同手足,居然也如此猜忌,不問青紅皂白妄加責怪;不是子龍效命,何得甘夫人及糜竺死裹逃生?阿鬥如何得回?劉備不能得天下,命也——手下諸人皆不能一體同心,相互忌諱,正如玄德一般是病,劉備為何不止張飛?口中雖說“子龍必不背我”,心中實有顧及,故不禁張飛,正為此也。“
趙子龍復至長闆坡,見一曹將背劍而行,即殺之,奪了那口寶劍(青鋼劍也)。
色友點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