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肅容道:“通老說的不錯,短期內這種社會制度確是難以施行,但是,時代在進步,社會在髮展,早晚,這種先進的社會制度會待之而起的。那時,即使在權利交接,領導人物變更的時候,也不會再波及到百姓大眾;也不會再造成整個社會的動蕩……”
王通皺眉道:“‘天地君師親’,聖人之言也,如果沒有了皇帝,那整個天地會變成什麼樣子,老夫實在不敢相象。”
“通老勿需擔心,其實先秦時期的‘叁公九卿制’就已嘗試過將君權,內政權,司法權各自分散,隻是後來西漢霍光專政,叁權才又被其合並獨攬。我們現在實施叁權分立,從另一方麵說,也隻是恢復舊制。隻是,這種叁權分立更加完善,更加嚴密而已。”
還有,我們實施這種制度也不是要一蹴而就,而是循序漸進的展開,當百姓的思想得到開化,一代,甚至幾代接受這種先進教育的人成長起來的時候,自然就可以相對平穩的由帝王集權順利過度到叁權分立的共和制。”
王通搖頭道:“沒有了帝王統制天下萬民,老夫還是無法難以想象那樣的社會會是怎樣一番光景!”
看王通並不是相像中的那樣迂腐,我又繼續落力道:“儒傢強調‘中庸之道’,中庸兩字其中的‘中’字,放到治理國傢上就要求國傢要與時懼進,不斷的髮展;‘庸’則要求國傢保持穩定,不能朝令夕改,任何國傢都會具有髮展和穩定這一矛盾,它們是既對立又統一的。
但很多大儒沒有正視這個矛盾,他們寧願一勞永逸,漠視‘中’的存在,隻將目光放到‘庸’字上麵,以此來維護當代執政者和他們的切身利益,還倡導什麼‘祖宗之法不可變’的言論,實在謬之大極。
通老所著的《續書》120篇、《續詩》360篇、《禮論》25篇、《樂論》20篇、《易讚》70篇、《元經》31篇小子都曾詳細拜讀,令小子獲益良多。
尤其是通老提出的‘通其變,天下無弊法;執其方,天下無善教’;‘時異事變’,‘何必定法’等論述,確是獨具匠心,清晰,透徹的指出了事物髮展變化的運動規律,足可令其他固執己見的儒者們汗顔,同時也令小子深深拜服!”
說完之後,又無比虔誠的深施一禮,已錶達自己頂禮膜拜,高上仰止般的崇敬之情。(看精彩成人小说上《小黄书》:https://xchina.fit)
聽我真心稱讚他那被後世合稱《王氏六經》的得意著作,態度又變得如此謙恭有禮,王通也放下先前的不快,謙遜道:“小天的《論語正解》道儘儒傢的思想精髓,又能兼蓄並包,將對同一問題的不同解釋同著其上,該感到欽佩的應是老夫才對。”
微頓一下,王通話鋒一轉,又將聲音微微提高的道:“隻是聽聞小天妳認為傳承數百年的‘獨尊儒術,罷黜百傢’乃是錯誤的行為,打算重新創造出一片百傢爭鳴,各種思想交相輝映的局麵,不知可有此事?”
當時說這些話時現場隻有我們叁兄弟,李世民和其天策府一眾手下,以及陰癸派和師妃暄這些人在場,會是誰傳出去的呢?
目光灼灼的掃過俱在靜思、聆聽的梵青慧,李世民等人後,我微笑道:“通老既然能夠擁有認為隻要老百姓能得到庇護,不管君主是漢人還是其他民族,都是吾君的胸襟;又能夠擁有敢於接受其他思想,首倡以儒為主的儒釋道叁教合一的氣度,為何還要斤斤計較‘獨尊儒術,罷黜百傢’的政策是否會被繼續推行呢?
孟子曰:‘儘信書不如無書’;管子曰:‘君子使物,不為物使。’孔子和孟子,佛陀與老莊,他們也是在這片大地上笑過、哭過、生活過的有血有肉的人,隻是距離我們愈久,就被傳說愈神,反而使他們看起來不像人了,人們隻知跪倒在他們丈六金身的腳下,反是忘了他們原是要教導我們好好地站起來……
一種思想,隻要它是好的,自然就有百姓去擁戴它,去信仰它,並去將它髮揚光大。小子並不是要抹殺儒學的存在,而隻是提倡政教分離而已。
一個國傢隻有做到政教分離,各種思想才能夠蓬勃髮展,國傢才不會因為不同宗教,信仰,學說,思想之間的分歧、傾軋而出現動蕩,乃至最後的崩潰。
而國傢若能夠因此長治久安,歌舞升平;天下百姓就能夠安居樂業,富足安康。試問,如此千秋萬代,利國利民的政治主張,又有何不當之處?
儒傢認為人性本善;魔道認為人性本惡,道傢崇尚自然之旨,清淨無為;佛傢倡導叁世因果、善惡業報等等,這些都隻是一種認知的不同罷了,我們完全可以放任各個衛道者去自由論述、爭辯,髮展,完善;讓百姓去自由分辨、選擇,國傢隻要適當調控既可,為何還要傾國傢之力去打壓、毀掉異端學說?
就在王通低頭沉思的當口,半晌未出聲的梵青慧再度開言道:“魔道提倡絕情絕義,泯滅人性,行事任意妄為,自私自利,不擇手段,殺人如麻,如此誤導天下百姓和蒼生的學說又怎應存於世上?”
“如果某種學說或是見解能夠一直存在於世間,那它必然有其合乎情理的一麵。話又說回來,有壓迫才會有反抗,如果給我們聖門,妳們口中的魔道一絲生存的空間,誰還會整日去打打殺殺,妄起事端?”
“如此說來,魔道已往的所有惡行惡迹,難道還都是他們被迫的嗎?”
“當然,人分叁六九等,善惡有別,魔道中人,更是良莠不齊,害群之馬眾多,我笑行天不才,統一魔道後自會嚴加去壓制,引導,同時還會重新擬定教義,但是,如果魔道連一絲生存的空間和機會都沒有,這是否更加過分呢?”
“天地初生,陰陽立判,善與惡,本來就是對立的,不消除一切罪惡,人間又怎能成為太平樂土?”
“有人就有思想,有思想就會有分歧,以暴制暴,以殺止殺,隻會適得其反,如果齋主始終抱有這樣的觀點,那人間才永遠不會出現太平樂土!隻有國傢訂立出完備,全麵的律法,並以禮樂教化作為律法背後的道德標準,這樣,違反律法的人就會被取締,制裁,奉公守法的百姓就會安居樂業;隻要以國傢和百姓的力量來維護和監督律法、道德的存在和尊嚴,這個國傢就會出現真正的太平盛世。”
“‘邪帝’既然如此推崇共和制,那可有何依據?還是一切都是妳在主觀臆斷,憑空想象?”
“‘事實勝於雄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小子既然敢說,當然有真憑實據,齋主他日若得暇,可到大西方一行,就會知道希臘城邦已實施共和制一千多年,羅馬共和制也有一千一百多年這一史實啦。”
“既然‘邪帝’有倡導兼蓄並包,百傢爭鳴的胸襟和氣度,那為何妳還要妄動刀兵,同現今如日中天,勢力最勝的大唐爭霸天下,為何不像妳所說的那樣為萬民着想,放下屠刀,歸順大唐,以便整個天下早日止息乾戈,恢復和平!”
嘴角掛着若有若無的諷刺笑容,麵具後的雙目深處蘊滿嘲弄的神色,我睥睨着梵青慧道:“隻要齋主承諾給聖門平等的存在空間,隻要世民二哥同意未來的國傢會循序漸進的進行共和制改革,笑某就同靜齋合作,改為全力支持二哥登上帝位又有何妨?當然,還有一個前提條件就是我的兩個兄弟也得同意此事才行。”
一直在專心聆聽的徐子陵潇灑的一聳肩,微笑插言道:“我沒意見!”
在眾人目光的聚焦之下,寇仲露出純真,解脫的笑容道:“寇某的人生目標是尋找冒險和新奇,並去享受其中的那份樂趣,對於坐上那個勞什子帝位並無半點興趣,大哥的提議,小弟完全讚成!”
唰的一下,眾人的目光又都集中到梵青慧和李世民的身上,前者剛剛收起充滿詫異的錶情,而後者略一猶豫(顧忌王通在場)即極有風度的笑問道:“小天打算怎樣同靜齋和小兄合作呢?”
哈,這是在變向詢問某傢是否對帝位有指染之心啦!嘴角那絲嘲諷的的笑意微微擴大,我意味深長的道:“儒傢強調君主要內聖外王,要以德治國,這點小子完全同意。但是,飯要一口口吃,心目中的理想國度也要一步步的來進行建設。在過渡期間,還是法治、德治互相結合才最是現實,而君主,更須兼有獅子的兇殘與狐狸的狡詐,要為能夠達到政治目的,不擇手段才行。
笑某也具有這樣的潛質和能力,但卻沒有成為一個君主的想法和覺悟。所以,笑某隻要偕同房玄齡,杜如黴二位先生以及其他人等主政,能夠按部就班的進行改革既可。
至於成為帝王的二哥,則具有監督權和否決權,同時又與小仲一起掌握軍權。一旦二哥認為任何決策有不妥之處,既可提出否決,然後我們大傢再一同研究解決之道。”
話音未落,尉遲敬德就跳出來甕聲甕氣的道:“從古至今,還從來沒有聽說過隻有這點權利的窩囊帝王,況且,以今時今日妳們少帥軍那點軍力和地盤,又有何條件要求我們做出如此大的讓步?”
“‘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妳尉遲敬德是縱橫沙場的蓋世猛將,這點沒有人敢不予承認?隻是,治國之道,妳卻是半點也不懂。本來,無知也不是妳的錯,但是,在眾目睽睽之下,公然來顯示妳的無知,這可真是妳的不對了,所以,妳,尉遲敬德,還是一邊涼快去吧!”
“咯咯……”
如此世無忌憚的嬌笑聲,舍白衣赤足的婠婠外,還能有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