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關閉
關閉

《梧桐影》

成人小說
字號:
A-
A+
梧桐影
第四章 頑童削髮從師學術 稚子辭娘入夥為優

風流死後化秋風,天北天南處處空;禿子貫盈活不得,娈童限到死還同。遙知淫女相思斷,懸料閨娥一夢通;曰暮城隅鬼聲碎,可憐愁歎付飛鴻。

這一首律詩,是叁拙子嘉引子,還有張翰詠週小史四言詩,可借來說王子嘉,俏媚動人處。

翩翩王子,婉娈幼童;年十有五,如月在東。香膚柔澤,素質參紅;團輔圓頤,菡萏芙蓉。爾形既美,爾服亦鮮;輕單隨風,飛霧流煙。轉側猗靡,顧盼便妍;和顔善笑,美口善言。

話說代州地方,都是好勇鬥狠,豎起跳梁的人,並沒一個遊手遊食,做浮花子弟。人傢養由兒子來,父親讀書,大兒子就讀書;第二兒子,便經商開店。父親經商開店,大兒子就經商開店;第二兒子便讀書。若養出第叁個兒子,恐怕力量照管不來,遊蕩壞了身子,後來沒事做,沒飯吃,害了他終身。便送去和尚寺裹,做了徒弟。教他做禅門的事,吃禅門的飯,十傢倒有九傢是這般。

有個人傢,生了第叁兒子,叫做叁拙。他後來說姓劉,又說姓朱,又說姓李,又說姓喬。不知那一個是真姓。為何叫做叁拙?就如無錫人傢,若生了叁個女兒,大的叫大細,次的叫二細,叁的叫叁細。這叁拙的父親,原是開店的,也有叁五百兩赀本。大兒子叫大拙,就從小學看銀子,打帳做生意;第二兒子叫二拙,從先生讀書;叁拙要送去出傢的了。因是母親的愛子,又且年幼,要待十一二歲,再作商量。六歲上送與二拙的先生,也讀些神童詩。資質倒好,先生一教就會了。隻是要賴學,在學裹又要與大學生們尋鬧,連二拙也要常常相打。讀了叁年書,隻識得些雜字,寫得些帳目罷了。

十歲上母親殁了,父親和大拙二拙,都不歡喜他,就想送他出去出傢了。這代州城西,有個西天寺。寺裹有四個大房頭,西房更覺盛些。當傢的長老喚做了凡,還有師祖一凡,徒弟無凡隔凡。叁拙的父親,先與了凡說明了,第叁兒子出傢,要長老收留的話。等叁拙帶過母親週年的孝,揀定了叁月初叁日,袖了十兩銀子,領了叁拙,到西天寺來。了凡迎接進去,先叫叁拙在佛菩薩座前叩首,然後參見了本師。

他父親取出十兩銀子,遞與了凡道:“這十兩銀,是送與常住的的舊規,請收了。”了凡把手接了道:“多謝。”就請師太與徒弟們,出來相見。一凡無凡隔凡都來了。他父親引叁拙,一一參見,分賓主坐定。無凡隔凡立在了凡身邊,叁拙立在父親身邊,把一隻左眼閉着。一凡開言,問他父親道:“令郎幾歲了?左眼是幾時失明的?”父親道:“小兒十叁歲了,十一月生日。不得年力,還隻得十二歲,兩目都是好的呀!”回頭一看,見叁拙左眼閉着,問道:“這是怎麼樣?”叁拙道:“本師一隻眼,咱不敢兩隻眼。”

無凡隔凡都笑起來,了凡含怒不敢言。父親再叁請罪,隻見擺上素菜薄餅,隻一凡了凡陪他父親坐下,叁拙也令他坐在旁邊。吃了一回,了凡說:“獻佛披剃,已揀定初九日了。這日要遍請鄰寺鄰房,遠望老檀越早早光降。”父親應了告別,一齊送到寺門首。叁拙還跟緊着父親,他父親低低吩咐道:“妳住在這裹了,咱傢私還不上五百兩,隻是這地方規矩,若送兒子出傢,與他傢私十分之一,妳明年十四歲了,叁月間,咱湊足四十兩,交付與妳,連與常住的十兩,是五十兩之數,以完父子之情。妳待本師,須知待爹娘,他自然看顧妳。妳跟師父進去,我去了。”叁拙全無不舍的意,跳跳躍躍竟隨了凡,別了進去。他父親見他如此,點點頭道:“好好!咱也放心得下。”一徑回傢去了。正是:

莫將我語和他說,他是何人我是誰。

初九日,了凡備齋請客,披剃這新徒弟。他父親也來吃齋,都不必說。且說這寺裹有兩個粗用的香火,老的叫老王,小的叫小張,這老王六十多歲,在寺已叁十多年了。了凡也不罵他一聲,叁拙偏不喜歡他,“老狗頭”,“老不死”,罵得老王常是哭,又不好告訴了凡。隔凡在旁勸道:“他年紀比咱們大個兩倍,不要毒口傷人,阿瀰陀佛。”叁拙嚷起來道:“誰要妳管!妳是他攘出來麼?”(看精彩成人小说上《小黄书》:https://xchina.fit)

隔凡惱得跌足,隻得告訴了當傢的。了凡沒奈何,走出來打了他一掌。叁拙亂叫:“師父饒了咱罷!咱原許夜裹的勾當,再大一兩年,自然依妳。”無凡、隔凡、小張忍不住,都笑起來。了凡氣得直挺,隻得走進去了。

偶然一日,了凡的母親,因見天氣涼爽,來看看兒子,年紀已五十七八歲。進得門來,叁拙正坐在佛堂門檻上。母親到他麵前,叁拙公然坐着,笑笑兒道:“這裹是和尚寺,這位媽媽來做什麼?和尚不是好惹的呢?”無凡走來聽見了道:“咄胡說!這是師父的母親。”那母親問道:“這小猴子,是那裹來的?”無凡道:“是師父新披剃的徒弟。”那母親把手在叁拙頭上打了一下,叁拙拍手大笑道:“這奶奶打和尚哩!”那母親進去,與了凡說了。了凡走出來,要打他,罵道:“小狗頭!咱的母親,妳也衝撞他。”叁拙道:“師父是他的兒子,難道滿寺的和尚,都是他兒子麼?”又氣得直挺,又罵了幾句,隻得進去了。

這叁拙從小兒的兇頑,真也言之不儘。到了次年二月,他父親叫二拙,喚他回傢。先和了凡說知了,才同到傢裹。父親道:“妳年已十四歲了,況也不是愚蠢的,咱許妳的四十兩,今日與了妳。這城中的各寺,有本錢的,都也做些生意,不隻靠着念經禮忏,妳須少年老成,不可妄費。”叁拙收了銀子,扒在地下磕了個頭,父親留他吃飯,問道:“妳吃齋不吃齋!”叁拙道:“也吃齋,也不吃齋。自己不去想葷吃,卻也不除葷。”

大拙管傢,因叁兄弟久不來傢,擺了許多葷素的肴,蔥蒜薄餅,又是一壺燒刀酒,儘情吃了一回。父親道:“兒子,妳去罷!”叁拙別了哥嫂,臨出門,對父親道;“爹,妳兒子看西天寺裹,都是俗流和尚,不是妳兒子了終身的去處,咱想往五臺山,學些本事,雲遊天下,也不枉了出傢一場。”父親道:“雲遊也不是容易的事,在傢千日好,出外一時難,不如守本分的好。”叁拙道:“自古道:‘食祿有方。’又道:‘生有地,死有處。’爹既送咱出了傢,今日又把銀子與了我,已完了爹的心事了。妳兒子有些小小志氣,不肯做槁木死灰,爹妳看咱可是沒用的麼?”父親道:“兒子,咱是好話,要去也隻由妳。”叁拙說了一聲,往西天寺去了。正是:

無限心中不平事,一番清話卻成空。

且說叁拙袖中藏了銀子,來到寺中,心裹已打算別去,加倍小心,扒在地下,向了凡磕了一個頭,說徒弟回來了。了凡道:“好!好!好!吃晚飯去。”晚景休題。

次日,叁拙在寺門首,問人五臺山的去路。一個鄰舍道:“接待寺裹,有個雲遊的憨道人,聽見說往五臺山去,一定曉得路道,何不去問他。妳小小年紀,問這路怎麼?”叁拙道:“咱問着耍子,沒有什麼正經。”說罷,就洋洋走了。尋問到接待寺來,果然有個憨道人,借寓已一月了。有一富傢的小官,學了他的道術,許他十兩謝儀,籌到了手,就往五臺去了。

叁拙求見了他,問起五臺山路,道人道:“小師父妳問路,莫非要去投師麼?”叁拙道:“不瞞仙師說,咱去年才在西天寺披剃,見師徒小氣,不足了咱終身,要往五臺山,學些拳棒,好去雲遊天下,不枉了出傢一場。”道人道:“不瞞小師父說,咱是平陽府人,小時蒙我師教了縮陽采戰,行道十年,前年被人拿住,幾乎喪命,也想往五臺山,學些拳棒,做了護身符。此地傳了一人的采戰,待他送了謝儀,咱就去了。妳既要去,咱和妳做個伴兒也好。”這條路是久慣走的,叁拙乖巧,就問了道人,是葷是素。次日把些散碎銀子,買了雞魚肉,並酒果香燭,自拿到寺裹,隻說請仙師。菈道人同拜關帝,結為師兄師弟。道人就欣然允從。叁拙要學縮陽,道人不肯道:“學了這法,容易招禍,況老弟臉上,有殺氣淫氣,隻怕善始,不得善終。教了妳采戰,也夠妳用了。”從此每日叁拙來學,了凡查問,叁拙善自支吾,不十日間,道人把養龜護陽,先教會了,然後教他運氣。會運了氣,才教他蛇遊洞、雞啄食、猢狲偷桃、蜜蜂采花,儘情教會了他。那富傢也送了謝儀,兩人打算起程,同往五臺山去。正是:

青龍與白虎同行,吉兇事全然未保。

且說蘇州府吳江縣落鄉地方,有個鄧村十八都。地麵傍湖,人皆強悍,就是官府他也不怕。為錢糧事,差人下鄉,畢竟兩叁起,五六個才敢下去拿人;若是人少,他就先打後商量了。人禀了官,還說差人詐他銀子,說謊禀官哩。因此蘇州說人變法,便道:“妳莫不是鄧村十八都來的麼?”那去處財主也少,飢寒的卻也沒有,相近五裹,有個半大不小的王財主,髮迹已叁五代了。住處就喚做王傢莊。他傢幾代都是單傳,到了這一代的財主,越髮命硬。早年父母相繼而亡,叁十六七歲,已克過叁個娘子了。結髮生得個兒子,其年已十歲,母是產裹殁的。王財主原是勢利主子,與他定了親,是城中新科舉人。一貪他貴,一愛他富,行聘會親,也費了四五百金。這財主十年內,因做事伶俐,又刻削,倒長了二叁千金傢私,小戶的田,零星又買了四五百畝,都寄在舉人親傢戶上。心裹想如今娶妻,須是城裹,才尋得出標致女兒,就多費一百二百財禮,下半世受用佳人,不枉了人生一世。說與城裹媒婆,相看了叁五處,卻看中了北門外,一個開酒米店,顧傢的女兒,隻得十六歲。這顧傢因兩年生意不濟,吃折了些本錢,打帳把女兒與人做妾,多得些財禮,救救店裹的苦。聽見鄉下財主,又正經的填房,有什麼不允,媒婆講定了一百兩財禮,二十兩折盒,茶果尺頭,一一完備,擇吉下了聘。十日內就過門,成了親。

一個鄉下有錢的人,見了這標致女子,真正如獲珍寶,好不奉承。傢裹大小事情,都是他掌管,隻是顧氏年小性拗,見了結髮生的兒子,如眼中釘,在老公麵前還好,轉了背,每每非罵即打。這年顧氏就得了胎,次年生了個兒子。因這年閏五月,就起乳名喚做閏官。

妳道閏官是誰?就是王子嘉了。又過了兩年,又生了個女兒,喚做金姊。顧氏已是二十一歲了,初來時節是閨女,自然不曉得淫蕩,此時年已長了,日夜纏住了丈夫,淫慾過度。王財主四十二歲上,害了痨病。大凡痨病的,虛火越旺,比平日越忍不住了,弄得麵黃肌瘦,咳嗽吐痰,漸漸有些起不得來了,大兒子原請先生,教他讀書。連閏官也送與先生,讀些百傢姓、神童詩。又過了年餘,王財主自覺病體沉重,央媒與舉人親傢說了。隻說衝喜,與大兒子完了親。自己扶病,同顧氏受了拜堂,又勞碌了一番,越覺起不得床了。奄奄一息。捱了半年。

開春二月,丟了偌大傢私、嬌妻幼子,見閻羅天子去了。開喪出殡,都不必說,也還是父親臨終,吩咐傢中大小事情,仍舊顧氏掌管。倏忽將及二年,那媳婦自恃父親是舉人,每每不看晚婆在眼裹,況兼顧氏忍不住,又與先生有些不明不白,大兒子、大媳婦越不敬重他了。十月間,大兒子請了丈人到傢,自己打了竈,打帳收田裹一半租米,各自吃飯。顧氏與他爭論,大兒子道:“妳是我的晚娘,父親麵上,說孝順妳的。隻是我小時受妳淩虐,且不必說,近來妳做的事,大沒體麵,料不是守得寡的了。如今權且各自吃飯,若妳要嫁,所謂娘要嫁人,天要落雨,也不敢攔阻。帶兄弟去,自然不相乾了;不帶兄弟去,一半田產,後來自然是他的。”顧氏心裹也想活動活動,揀個美少年嫁了。況兼丈夫死時,內囊銀兩都在他手裹,還有叁四百兩,衣飾又有二叁百兩,就不爭論,便道:“既要我去,明日請我父親來。”

果然次日,請了他父親,房中箱籠,搬個儘情。大兒子也由他自去,房裹兩個丫鬟,隻帶一個;船裹隻帶得糙米二十擔。道:“吃完了再取。”顧氏本心,原想回娘傢嫁人,飛出籠子正中他意兒。在顧傢揀丈夫,要年小標致,不曾娶過老婆的,急切那有這等人?

他父親原是清客出身,收心開店的。是那府城清客與做戲的,到吳江來都住在他傢。顧氏也勾搭上了四五個,一個扮副淨姓陳的,是他心愛,卻因他有老婆,不肯嫁他。南門新出來串戲的姓王,二十二歲,未曾娶妻,兩邊都看上了。但說:“我兩個小小年紀,那怕養不出兒子。隻要女兒,閏官不要來便成。”顧氏就請姓陳的來,要過繼與他。父親要留閏官,顧氏不肯。竟被姓陳的帶到蘇州。一年內,教會了幽閏、千金、紅拂、西樓,四本小旦腳色,竟是一個旦腳了。正是:

萬事不由人計較,一生都是命安排。

未知後來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色友點評 (1)
  • 任何人都可以發錶評論,注冊用戶會顯示昵稱,未注冊用戶會顯示所在國傢;
  • 本站崇尚言論自由,我們不設審查,但對以下情況零容忍,違反者會受到封號乃至封禁 IP 的處罰:
    • 發廣告(任何出現他站網址或引導進入他站的都會被視為廣告);
    • 暴力、仇恨或歧視言論;
    • 無意義的灌水;
    • 同一主題請以回復方式發錶在一篇評論中,禁止發錶多個評論影響其他色友閱讀;
    • 收起戾氣,文明討論;